为什么叫士兵?不叫X兵?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9 08:34   4065   0
士兵这个称谓被普遍用起来,是在民国以后。1912年民国成立,将军人统称为士兵。
但在古代的文献记在中见到比较多的是军士、兵士、甲士、士卒的说法;很少有士兵这样说法。严格意义上讲,士和兵是分开的。士多指军人,而兵多指武器,比如《诗经秦风无衣》里说: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里的甲兵就是铠甲和武器。当然,也有将拿武器的人称为兵的。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士。
甲骨文中“士”是这样写的,下面一横代表土地,上面一竖代表植物,意思是劳作耕种的男性。但是男性除了耕作之外,还要战斗,所以金文中就写成了这样,像一把斧子。耕种和战斗的男性,应该是士的本义。后来“士”发生了分化,这里说三种:
第一种是从事巫术、占卜、医术、音乐等工作的一些术士,被称为士;
第二种是有功名的读书人。西周划分宗法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贵族中最末端的等级也被称为士,这个有文化但没地位的贵族等级,后来推动了春秋战国的思想大变革,也直接影响了后来“士”的主流含义。孔子办私学,让本来属于贵族一个阶层的士,泛化为整个读书人群体,而读书人又能获得做官的机会;所以此后的士主要指读书人以及官员。汉代儒家经典《白虎通义》中讲:“通古今、辨然否,谓之士。”一人能够贯通古今,明辨是非,就可以称为士。所以汉代有一个官职叫做五经博士。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被称为士,是对他的学识和能力的肯定。再,引申一下,士则是一种赞誉、或者美称。“士农工商”中的士则多指有功名的读书人。
第三种是兵士。商周时期,有国野之分,居住在城郭之内的叫做国人,有当兵的权力,而住在郊外或者更远的,叫做野人,是没有当兵权力的。所以这一时期的兵士主要来自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限定呢?看看牧野之战就知道了,临近大战,商纣王帝辛临时编排奴隶和战俘参战,结果战场上直接倒戈了。野人虽然不是奴隶和战俘,但是远没有国人对这个政权有忠诚度和责任感,把野人编入队伍,无疑增加了战争的变数。
兵士主要可以分为士和卒,虽然士卒都处于军队的基层,但等级不同,角色也不同,士主要来自于较高等级,能够披甲骑马驾车,称为甲士、骑士、车士;等级低的只能当步卒。打起仗来,肯定是步卒先送命。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导致兵源不足,所以兵士的身份范围也就进一步扩大。同时,为了激发兵士的战斗力,国君往往以土地作为奖赏。可以说军队的主要成员已经转化为农民,而这些农民为了保住自己拼命换来的土地,对敌作战更为勇猛,对自己的君主更为忠诚。
如果说国人是一种族群认同的话,那么农民,则体现了利益认同。而这两者的结合,就成了中国古代将士“家国”思想的主要支柱。当然,还有一个忠君思想。
兵士的社会地位一开始是挺高的,肯定是高于文士的,因为他们能拓展疆土、保家卫国。但是随着文士的崛起,尤其是宋代重文轻武的推行,兵士的地位一落再落,“充军”甚至成了一种对罪犯的惩罚。《宋史刑法志三》这样写:“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
刺就是在犯人的脸上刺字,也称墨刑;配就是将犯人发配到边远地区服兵役。这200多条法律里,刺配充军竟是一个很重的罪。虽然犯人去的军队很偏很苦,但毕竟也是国家的军队。说明在统治者的潜意识里,军队与罪犯已经有了某种联系。成书于明朝初期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将林冲、杨志、武松、宋江、卢俊义等都写成了被刺配的罪犯,然后被迫落草为寇。说明民间也认为这种罪行是重罪。
我们重新梳理一下,“士”本来就指的是为国而战的兵士,知识分子掌握话语权之后,把士重新进行了定义,有文化能做官的成了士,再后来兵士竟然和罪犯挂上钩了。我们发现兵士的历史地位在一步步下降,兵士与知识分子所定义的“士”的标准越来越远。最终兵士也只是留下了“士”这个称呼而已。
1912年,民国建立,起用士兵这个称呼。这个称呼的出处我只查到了《后汉书窦融传》里的“士兵怀附”这句,我还猜想“士兵”这个称谓,是不是因为西周时期,士阶层是军队的主力,所以得来的,但没有找到史料支持。如果哪位朋友有更多资料分享我一下。
民国起用士兵这个称谓,是什么原因呢?只是为了统一称呼吗?那可用的词很多,为什么非得用这个词呢?一方面估计是受到了西方军队管理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估计还是因为中国古代“士卒”这一称呼,士排在兵之前,类似于士排在卒之前。但不管出于什么想法,老百姓还是用了“兵匪”这个词。兵士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更低了。
而拯救兵士在来百姓心目中糟糕地位的,是共产党队伍的出现。
早在大革命时期,我党就提出了“工农兵大联合”的主张,宣传“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口号。秋收起义之后,逐渐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建军宗旨。1943年,延安整风,发布《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强调:“必须提高全军爱护根据地、建设根据地、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认识,使党政军民更加团结一致。”陈毅元帅有句名言,“淮海战役是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正是对革命年代军民关系的生动写照。
而今,放眼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拥有坚不可摧的军民关系。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