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一个人的本质是什么?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2 21:43   7475   5
是什么引起"喜欢"这种生理变化的呢?
是由于对方具有某种吸引力还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2 21:44:01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喜欢上一个人的本质,往往是因为我们在对方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这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作“心理可视性”。
罗曼蒂克之爱的核心与基础——心理可视性

人和人之间有不同的爱,罗曼蒂克之爱是其中一种。Brandon教授将其定义为:“人和人之间在精神上、情感上和性方面产生的强烈依恋,它是一方对另一方高度认可的反应。”(p.3)经历着罗曼蒂克之爱的恋人,会对伴侣有强烈的感情倾慕,有精神上的依恋,并为对方的价值观、外貌等特质感到深深吸引(Brandon教授认为,罗曼蒂克之爱只存在于异性恋关系里,不过KY认为它并不受性取向的局限)
尽管可能经历感情挫折,人们仍然有不断去爱、去和另一个人缔结关系的冲动,是因为在罗曼蒂克之爱中,我们体验到了心理可视性(psychology visibility),即对一个人内在特质的理解和认可。
心理可视性是罗曼蒂克之爱的核心和基础。在一段成功的罗曼蒂克之爱的关系里,双方都能拥有可视体验,都能感到自己的内在自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接纳。反之,如果缺乏心理可视性,爱可能无法产生,或是无法长久生存。
我们需要体验可视,因为它与“认识自我”的基本需求紧密相连。人们渴望并需要充分、真实、客观地了解自己,来为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与行动。然而,由于我们的内在特质(如性格、心灵、思维过程)并不像外在特质(如外貌、地位、成就)那样明显,且会在不同的情境、时间中发生变化,仅仅通过自身的反思,可能无法足够充分地了解自我。
因此,我们需要和他人缔结关系,通过a.“主体内容的客体化”和b.“自我意识的外化”两种方式来获得对内在自我的可视:(pp. 63-64)
首先,a. “主体内容的客体化”,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感受“他人眼中的我”来感知我们的内在自我。我们是他人感知的客体(对象),通过他人注视我们的方式,与我们说话的方式和对待我们的行为,我们得以了解在对方眼里我们拥有什么个性、处于什么情绪状态、拥有何种认知方式,等等。
如果对方看待我们的观点与我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识合拍,并且他们的观点通过行为和话语传递了过来,让我们觉察到,我们就产生了心理上的可视,在对方的行为、话语中体验到了自我的反映:“原来我的内在自我是这样的”、“你看见了我,理解了我”。此时,对方也就成为我们自我心理的镜子。
另一种方式是b. 自我意识的外化,即在他人身上看见我们自己。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人,ta的所思、所爱,ta对一些事件和环境的反应与我们相似,我们会觉得对方仿佛“另一个我”,并通过观察ta对世界的反应来感受和理解我们自己:“原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会这么做”。
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可视的体验,但Brandon教授认为,我们在罗曼蒂克爱情中感受到的可视是最强的。爱促使我们去和被爱的人产生接触和互动(p.50),而在强烈的情感投入和紧密交流中,通过伴侣对我们的反应和/或观察伴侣对世界的反应,我们感受到了顶峰的心理可视性。最终,爱一个人也就是在对方心里找回了我们自己。(p.64)


什么样的伴侣会和我们产生罗曼蒂克之爱?

a. 你们拥有相似的生活感受
Brandon教授认为,想要在罗曼蒂克之爱的关系中拥有可视体验,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关系中的双方拥有相似的生活感受。
生活感受是人们对世界、生活和自身的最深刻、最广泛的态度和观点的总和,比如,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于我们的努力和想法能否实现的信念,我们是对世界充满怀疑还是信任,是更喜欢立刻获得满足还是愿意为了未来去忍耐,哪些是我们坚决支持的,而哪些又是我们无法接受的,等等。(p.84)
在罗曼蒂克之爱的早期,或初次相遇时,爱人往往会体验到“似曾相识的感动”,但那并不是因为他们之前真的彼此熟识,而是因为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了自己非常熟悉的部分,即我们自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时常浮现出的、强烈的生活感受。
而彼此相似的生活感受不但可以成为互相理解、认可的基础,也让我们更信任伴侣,愿意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和观念和对方分享,期待得到反馈,这进一步带来更多的可视体验。
相反,如果在生活感受方面存在分歧,即使相遇时充满激情,随着接触加深,爱人们会或强烈或隐秘地感到双方并不合适,仿佛“哪里出了问题”。最终,他们会意识到双方并不是一路人。
b. 在生活感受相似的基础上,我们喜欢和自己互补的人
相似带来交流和理解的基础,而当两人存在互补时,就能体验到刺激、挑战和激动,提升感情。但不是所有差异都具有互补性,有些差异只能带来抵触和矛盾,只有那些被我们欣赏的差异,那些在我们看来可以拓展自我的差异,才是互补的。(p.94)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自己不善于言辞,而羡慕爱人拥有更强的沟通能力,我们会取长补短、试着学习ta的沟通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体会到了自我提升的喜悦,还对自身的状态和潜力有了更好的认识,并再一次肯定了自己对爱人的选择。


c. 选择爱的对象,需要避开不成熟的人
此处的“不成熟”,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没有独立自主,总感到不合适与不满足,又觉得只有别人才能改变这些,自己则缺乏内心的力量和支持,无法为自己负责
不成熟者可能因为从小被溺爱,或是被过度控制,而在长大后不敢或不愿为自己负责;也有些不成熟者可能因为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料,而不断地想用他人的爱来补偿自己缺失的父/母爱。
有些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感到自己拥有的爱情有些似乎是成熟的,而有些似乎是不成熟的。而Brandon教授指出,每个人总是多层次和多侧面的,即使是高度成熟的人,也会偶尔有不成熟的时候。但,成熟的人能够接受这种偶尔的不成熟,并且不会沉溺其中;而不成熟的人则会极力否认自身的不成熟,事实上又受制于它。(p.102)
如果你的爱人并不成熟,或许你很难从爱人身上获得可视体验。因为不成熟者会期望你按照ta需要扮演角色,ta对你的理解和认识是扭曲的,投射了ta对父母的期望,而一旦你违背了ta对角色的要求,ta可能对真实的你视而不见,或是可能勃然大怒,指责你对ta不够好,没有满足ta的需要。
而由于不成熟者没办法感受、理解真实的你,ta也就不能在交流中给予相应的反馈,无法让你感知到你的真实内在自我在ta心中是什么样子。
d. 对女性而言:罗曼蒂克的伴侣需要尊重女性
只有尊重女性的爱人,才能让女性拥有可视体验。如果爱人只是将她看作一份私人财产,一个物件,一位保姆或是一位母亲,那么就无法真正重视她,将她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理解和感知,女性也就无法从爱人的反应和对待中感受到爱人对她内在自我的理解。她可能感到自己被利用、被忽视,却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


Brandon教授将罗曼蒂克之爱视作一个人走向自我完善的重要路途。事实上,喜欢上一个人,不仅是因为ta是谁,而更是因为,透过ta,我感受到了我是谁。
Reference:
Branden, N. (2018).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 Romantic Love in an Anti-Romantic Age. Tarcher Perigee.
点击查看往期高赞回答:
为什么有些人恋爱中感到不合适,就分手?
女生心里的成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谈恋爱什么时候觉得该及时止损分手了?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2 21:44: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如果你憎恨某个人,你必定憎恨他身上属于你自己的某个部分。与我们自身无关的部分,不会烦扰我们。——黑塞
强烈的恨,与热切的爱是一样。
所以,喜欢一个人本质是:认同
你喜欢一个人,也必定喜欢他身上,属于你自己的某个部分。

你不妨看看这个问题下的高赞回答:
1,深刻如此说:
喜欢上一个人的本质,就是因为他能一定程度的治愈和弥补我们童年的创伤和缺失
这是你对于「你所缺失」的认同。
童年不幸的人常说:我一定要活得和父母不一样。
于是,他们做出和父母完全相反的选择,对父母的意见和要求,做出绝对反抗。
其实,这种反应,和完全听父母的话,活成和父母一模一样的那些人,没有本质区别。他们只是「反向形成」了这种认同。
因为他们认同了这样一件事——「只要和父母相反,就是对的」。这和「只要和父母一样,就是对的」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种认同。
所以,喜欢上和父母相似的人,与喜欢上和父母截然相反的人,都是认同。
2,有几位博主说:富兰克林效应
有人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个现象:“投资产生感情”。
小王子之所以喜欢他的玫瑰花,喜欢的不是玫瑰花本身,而是他花费在玫瑰花上的时间与心血。
同理,我们喜欢的不是中学时,那个同桌的你,而是喜欢喜欢你时、正当青春的我。
这也是一种认同,投注情感,从而产生认同。

3,有人说:喜欢的本质是一种情绪波动,是多巴胺的反应。
这回答了「喜欢」的本质,没有回答「喜欢一个人」的本质。
为什么是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为什么是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为什么那一刻,你的直觉告诉你,那就是对的人,而另一些时候,你的直觉告诉你,这个人不合适。
就是因为,这个人,给你一种“理想自我”的感觉。你觉得,人活成这样,有这样的外貌、这样的性格、这样的身材、说话这样的声音、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样的言谈举止、这样的兴趣爱好、看待世界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自律与意志……
这样一个人,正是你理想中“我渴望的”。
这是你对“一个人”理应如此的认同。

如果没有这般认同,你必定会发现一件事:
当你们相处一段时间后,你在拼命改造对方,用你真正“认同”的那“一个人”的模样,拼命改造对方,以求对方变成那个,你最认同的模样。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ad-link-card" data-ad-id="ZhiTask_574056541913796608">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2 21:45:3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你从那个人身上看到了想成为而无法成为的自己。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2 21:46:23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差点儿给最高赞忽悠了。
那位答主说:喜欢上一个人,不是因为外貌、品格、地位、名声、财富……而是富兰克林效应
开始我感觉蛮有意思,就看了看,到底什么叫“富兰克林效应”?
结果一看:呃,这不就是“投资产生感情”嘛?
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事儿,非得长篇大论、云里雾里,写上好几千字的,编教科书的吗?
其实吧,对他的这个结论,大致上我还是同意的。
以前我也有个答案,举例过《小王子》的案例,小王子之所以喜欢他的玫瑰花,喜欢的不是玫瑰花本身,而是他花费在玫瑰花上的时间与心血。
但是,这个理论有一个致命缺点。
投资确实可以产生感情,这点谁都无可否认,但问题是,人的一生会遇到八百二十六万人,为什么人家非要舍弃他人,而偏偏要投资你呢?
我们再看看那位答主的理论,用一段话阐述,就是你跋山涉水去见的人,未必会因此而爱上你,因为对方只会爱上她自己跋山涉水去见的人。
最终得出结论:与其付出,不如引导对方为你付出。
付出,才可以加大双方的沉没成本,进而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可是,
人家为什么要对你付出呢?
还不是要外貌、品格、地位、名声、财富……不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你总得有个过人之处吧?
你看吧,绕了一圈儿,又绕回来了。
记住,一段爱情的开始,一定是“外貌、品格、地位、名声、财富……”诸如此类的高价值,只有高价值才可以产生吸引,进而对方才会对你进行付出与投资。
否则,人家凭什么对你投资?
就凭你想的美吗?
只有你先吸引到了对方,对方才会对你投资,而由于“富兰克林效应”的缘故,这会不断地让你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直到最后谁也无法离开谁。
所以我要反驳高赞答主的是:“富兰克林效应”可以加深爱情,但它并非是爱情本身。
你自己理解错误不要紧,但一看到那么多人给你点赞,你这得误导多少人呀。
要知道,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爱情里索取,而害怕付出,各种要房要车要关心,你这么个半吊子理论让这种人看见了,得祸害掉多少恋人呢?

至于你问我什么是爱情?
从生物学上讲,爱情,就是荷尔蒙而已。
而荷尔蒙何时会分泌呢?
是在你情绪波动的时候。
因为那个人的出现,你的情绪产生波动,开心、兴奋、害羞、愤怒、悲伤……情绪变化越快、种类越多、程度越深,那么,你对那个人的爱情,也就越深。
所以,爱情的本质,是情绪呀。
再补充一点。
我并不反对“富兰克林效应”,可我也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维持爱情的小技巧。
但那位答主却滥用“富兰克林效应”,还上纲上线,把一个小技巧夸张成爱情本身,说什么颜值、品格等等都不重要,这也太误人子弟了吧?
所谓“富兰克林效应”,听起来好有逼格的亚子,然而通俗点说,就是“引导投资”而已。
我在以前的答案里,也提及过用这个维持爱情,说句不客气的,这都是我玩儿剩下的东西,没想到今天被人拿来解释爱情的本质,也当真不怕贻笑大方。
怎样去谈一场恋爱?别的不说,高赞答主就是一个男版咪蒙,用的就是“女神吊备胎”的老套路,你看他举的例子:
从前有一个女儿问父亲,如何让她喜欢的男孩子喜欢她呢?
父亲回答说:“让他给你买一个冰激凌。”
女儿又问:“然后呢?”
父亲回答:“让他再买一个。”
那位答主说,这位父亲就人性高手,深谙“富兰克林效应“。
我也是一头问号,假如真有女生信了你的邪,跑去让男孩子去给自己买冰淇淋,买了一个还要再买一个,忽悠人家对自己投资。
那么,喜欢你男孩,或许会给你买第一次、第二次,可到后来,他觉得你这个女孩子只让我付出,自己坐享其成,也太作了吧,怕不是把咪蒙的文章看多了。
于是,男孩并不会因为不断的投资而喜欢上你,很大可能,是你的要求一点点的磨灭了对方仅存的喜欢,最终把对方逼走。
这一招,用来吊屌丝、养舔狗可以。
但要是遇到真正优秀的男生,只会及时止损,并对你的个人品性彻底失望。
到时候,你就等着哭鼻子吧。
那么,假如是不喜欢你的男孩,你要是让人家给你买冰淇淋,那么回答就更简单了,人家会直接明了地说:



关于中国的爱情故事,看点历史故事洗洗眼睛、刷新三观: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2 21:46:4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谢邀
喜欢一个人的本质是看见了自己新的面向,并感到被吸引。本质上我们喜欢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喜欢的本质
当我们在他人身上看见自己未曾想到的“美好”,我们就感觉被吸引,感到喜欢。深植于灵魂的冲动就被激活——经验这种“美好”的欲望。我们会迫切的想要建立连接,通过一段关系去体验验它。
我们会在别人身上看见未曾经历的洒脱、纯洁、善良和某种特别。这种新的感受会让人沉醉与痴迷。喜欢就是对这些“美”的事物体验的渴望。
美的来源
“美”并不在我们自身之外,它在的心里。就像投影仪把画面投射在墙上,我们在墙上欣赏那些画面,而画面却来自投影仪。“喜欢”和“美”来自心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称“不再喜欢”为“变心”。“变心”是对这个过程最准确的描述,当心不再选择看见“美”,“喜欢”就会不存在。
止息的渴望
我们每个人都在和自己谈恋爱。我们所看见的都是自己的心,其他人甚至只能是一种呈现工具。当你处在“美”中,当你的心向外投射出“美”,你会经历到无限的欢喜和振奋。你将看不见缺陷,在那种光辉中,一切都是完满的。
我们并不是因为别人的身上的美好才会喜欢,而是因为我们心中的美好。当人意识到自己才是“美”的源头的时候,向外的喜欢就会止息。这意味着你并不用苦苦追寻你觉得“美好”的东西,直接创造它就够了。
于是我们不再为喜欢而苦恼,这种渴望随时都可以满足。草木花鸟,都在这片极乐中存在,街上行人匆匆,也如此惬意安详。你会看见苦难中的祝福,泪水中的安宁,你不再渴望“美”,你已成为了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9232
帖子:79847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