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标准更多元化的大学,你有很多很多方式比同龄人跑得快。
在这个暑假,我建议你好好思考一下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根据教育部统计, 2017 年国内高校毕业达 795 万人,另外, 2017 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 60 万大关,达 60.84 万人,同比增长 11.74% ,同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较上一年增长 11.19% ,达到 48.09 万人。在国内参与就业竞争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总计将达到约 850 万人!而在另一侧的需求端,各方统计均显示全国各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计划招聘岗位数量与往年同比还在持续下降!高校应届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无疑将进一步白热化。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面临失业、待业等窘境,也有越来越多的群体开始质疑读大学的意义。
对于 20 岁左右的人来讲,我最推荐大家做的事情,是为自己好好做一份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接下来我会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做这件事,通过这份指南,不管你是什么性格,什么出身,什么背景,都能够得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指导方向。
010_0001
职业定位与规划四步法
一、由内而外——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现实生活中每个个体都在努力地寻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而幸福与否恰恰是由每个个体的三观来决定的。
简而言之,由于每个人对三观的定位不同,对于「幸福」的定义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他们把事业的登峰造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全部,为了这些甚至可以牺牲感情、家庭或生活的其他部分,那么在这些人的人生规划中事业就占据了主导,因此在考虑职业规划的时候可以减少对家庭、工作地点等因素的考虑,在这样的主基调确定的情况下,不限地域地寻找发展机遇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增加成功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而有的人则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不会允许因为工作的过于忙碌而破坏了家庭的和谐,那么这样的人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就会把家庭、可自由支配时间、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的远近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这类人不太适合出差频率较高的工作,比如投资银行类工作、管理咨询类工作或对外审计类工作。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建议大家首先分析自己的三观,做好人生规划,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原因。
011_0001
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应该是人生规划,为了确保第一步走得踏实而稳健,请广大读者务必保持耐心读读下面这些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描述,然后再看本书的重点——职业规划。
(一)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社会地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也不同,因此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两种最基本的对比的世界观。
世界观又和人生观相互紧密联系着。基本上,世界观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观,我们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正确理解,都以对各类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前提。
(二)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们对人生的态度,包括对生死、幸福、荣辱、爱情等各方面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之上。
(三)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各类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更微观的基本观点。价值观确立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与进行各类抉择的基础。在价值观成熟的基础上,人们对于人生的整体目标和追求才能有更好更理智的规划。
事实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进行职业规划前,若能从三观的角度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和追求,随后基于较为确定的三观作出的人生规划才能给个人的职业规划作最好的指引,从而提高最终职业规划的准确性及对个体的适用性。
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新月异的世界。有的读者会问:自己的三观或许还不太成熟和稳定,是否就不应该做职业规划?笔者想说的是,世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件事的最可靠的判断和决定永远都只能以当下为依据。再者,没有任何依据可以让我们参考自己的三观是否真的稳定,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到了做职业规划的年龄,自己觉得有必要做职业规划,那就请你专注于自身现在的三观,勇敢地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做好职业规划吧!
二、由内而外——性格与兴趣
在对自我的三观有了较准确、较清晰的定位之后,我们紧接着便需要由内而外从自身的性格、兴趣开始做进一步的定位。我们知道要想做好一件事、认清一件事首先要看清事物的本质,那么职业规划的本质是什么?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先看清自己的本质,往往只有先做到「知己」才会有下一步的「知彼」,而很多人的做法却是本末倒置的。
很多读者都只根据工作描述或者别人的感受来看待一份工作,但并不真的知道自己适不适合,也有很多人在入职后抱怨对自己做的东西没有兴趣和激情。那如何判断一份工作与自己的匹配度呢?笔者认为只有你能由内而外先看清自己(「知己」),才能在做判断的时候(「知彼」)成竹在胸。
那么如何做到「知己」呢?要做到「知己」,就要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兴趣」有深入的分析。以笔者的经验来看,想要在职业上有所发展的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人,要有所作为,往往需要扬长避短,而扬长避短的前提便是认识自己。选择一份职业和一个行业,其基础是人的性格,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性格与这份工作、与这个行业合适了,再考虑能力和兴趣,而能力可以通过培养提高,兴趣则可以慢慢去挖掘,所以性格是能力和兴趣的前提。
在这个基础上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兴趣,激发自己对工作的激情和动力。在与各行业人士进行探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家都不谋而合地认为选择工作和事业,必须谨慎地以性格和兴趣为主导。如果委曲求全,只顾一些表面的东西,这不但是不明智的,且在与自己的性格相抵触,兴趣与激情全无的领域工作也很难在职业发展上获得太好的发展。大家可以想一下,做一份职业或在一个领域内的时间如果已经有 10 多年甚至 20 多年之久,当你体力和脑力都开始下滑,当你步入中年之后,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支撑起你不断前进的脚步?
还有什么东西才能让你经得住后起之秀猛烈的冲击?那很可能就是那份你对事业的热爱和激情,而热爱和激情往往都源自性格和兴趣。
(一)性格
性格和兴趣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基础,性格是重中之重,性格不合适,能力和兴趣都是空中楼阁。
这里笔者举出自己的例子给大家做参考。笔者本科经济类专业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先后辗转五个不同领域的金融机构,每一个雇主都名声在外,面子上非常有光。然而,在商行做公司信贷(供应链金融)的日子里,作为「信贷员」,谈的客户大多数都与我们处于不对等地位,需要千方百计地讨好客户。所以,主动而频频地开发客户、成天应酬、花言巧语、虚情假意、逢场作戏等工作模式与笔者自身的价值观以及性格都格格不入,在性格方面的抵触很快使得自己也失去了这金融的兴趣,在每周按时按量完成「使命」后几乎从不积极向上地考虑自己该如何提高,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而是尽可能地去「珍惜」非工作时间里的那种「解脱」。在这样的状态下,笔者的职业发展遇到了极大的瓶颈,自己痛苦而无奈地挣扎着。三年时间转瞬即逝,笔者在 2012 年的 1 月起经历了 8 个月的实践后,终于挣脱枷锁彻底退出光鲜的金融行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行业——教育培训和教育咨询,在那里笔者的性格、兴趣、能力都得到了激发。在此之后,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便越来越明确,虽然也进行过微调,但一步一个脚印,大的方向一直都坚定如初。
笔者列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并编写此书,正是希望更多的迷茫的年轻人能从笔者的经历中看清一些东西,少走弯路,努力通过对自己的定位找出适合自己的事业方向来!而性格则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性格和工作有着非常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在性格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有余力去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是否会满足。那么,如何根据性格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呢?请看下文分解。
如何由「性格」来定位职业发展?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