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作者更想问的是:
如何就能轻松而又源源不断地积累甚至创造万能题目?
我更倾向于授人以渔,在系统阐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方法:
步骤1:平时做完文言文阅读后,划出其中的短句,尤其四言六言句。
2018年上海模考文言文二阅读《<梅谱>序》
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共心之独至,千载而下有必传者也。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步骤2:将其中的名词或代词进行替换。一
比如刚才我们划出了:
1.“画梅以韵格胜”:
(1) “韵格”可代指所有精神性特质,比如善良、道德、毅力等。也可考虑替换为其他词,如独傲、性情等与作文题相关的词
(2) “画梅”二字可用可不用,也可修改为“画骨”、“绘性”等更人格化的词语。
如若保留,可以直接引用文言原文例子或原句作为开头,或者设置“画梅”为线索在文中重复出现,贯穿全文。
2. “韵在声后,格在局先”:同上,“格”可留可换
3. “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共心之独至”:这类长句可适当删去虚词,缩为组合短句“以梅知之”“以画解之”“共心独至”,再加以组合“以梅知之,共心独至”,再加以替换“以诚知之,共心独至”。基于此,可以演化成很多种变化。
步骤3:当我们找到了这些可作为模版的短句,可以摘录下来,我平时提倡的方法是把它做成填空题的形式,括号代表可被替换的词。如:
(画梅)以(韵格)胜
画梅:画骨、绘性…
韵格:善良、道德、毅力… 当你积累到10句以上,就可以发现括号内的词语在不断重复并且能够互相替换。
步骤4:我们刚刚制作万能题目的素材就是 平时的文言文练习!平时的文言文练习!平时的文言文练习!把做过的文言文练习吃透化用,足以覆盖大部分主题了!
所以,万能题目为何“万能”?
我们又如何创作这些题目呢?
我们可以把万能题目分成几类,同时注意和全文构思的结合:
1. 替换
高考经常考一些精神性主体,例如诚信、善良、勇敢等,而这些这题往往可以用正面的意象加以比喻和修饰。因为这些修饰往往是通用的,所以我们可以对此进行替换。
例如我们上文讲的“(画梅)以(韵格)胜”即使如此。
又例如:
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竹以节高,人凭气正
正致高,和致远
2. 意象
当我们准备了一些带有具像化词汇的标题,如刚刚“画梅以韵格胜”中的“画梅”,又比如“燃灯朝复夕”中的“燃灯”。一般结合全文构思有以下用法:
(1) 直接引用文言原文例子或原句作为开头。
(2) 设置类似“画梅”或者其他景物为线索在文中重复出现(一般3次),贯穿全文。
例如之前有篇近满分高考作文《玫瑰》,题目平平无奇,但是全文以玫瑰喻指“预测”,在全文前中后出现三次,和观点结合得非常紧密出彩。又例如曾经的高分作文《水晶球的虚与实》也是如此
此时,题目可以很简单, 结合全文构思才是取胜之道。
3. 关系
当我们会遇到辩证类的作文题,在作文题中一般会出现两个关键词。
譬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忆”,郭敬明“明媚的忧伤”,又或者“戴着镣铐跳舞”“无用之用,不知之知”。其本质都是把矛盾双方扯在一起,用一个词修饰另一个矛盾的词来创造冲击性的美感。
例如上海2014年高考的关键词是“自由”与“不自由”:
有人说: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此时我们完全可以把“自由”与“不自由”放在一起,取名为“被禁锢的自由”或者“放肆的克制”等,而行文的时候围绕该关系构思(如何构思又是另一个话题,暂不展开)。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