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最近的A股的?上周市场还在大幅反弹,在新能源大涨的带领之下,主要指数集体高歌猛进,上证指数成功收复3200点指数关口,这周一却又集体微跌,但是新能源板块依旧维持上涨态势。咱们以CS新能车指数(399976)和 内地低碳指数(000977)为例,它们 自4月27日以来反弹幅度高达49.44%和33.00%,远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的10.71%。(数据来源:wind,2022.04.27~2022.06.13;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走势,也不代表基金表现)
但在今年的市场情况下,投资者不免还是会对这些经历了持续回调,而近期又进入持续反弹阶段的热门板块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这些有着回暖迹象的热门行业现在还能布局吗?
01
第一步,寻找热门行业回调的原因
关于“热门行业是否还能追”这个问题之所以让投资者感到苦恼,主要原因其实在于前期回调幅度的确比较大,于是在近期反弹之后,大家是又心动又担忧。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应该先弄明白,这些热门行业之前回调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来说,热门行业出现回调的原因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来自行业内部,可以细分成三类:
一是行业投资逻辑发生了变化。比如一个市场各方很看好的行业,突然出现了一个限制行业发展的政策,改变甚至是颠覆了行业的投资逻辑。比如多年前“限制三公消费”对白酒行业的打击,又比如去年落实“双减”政策对于教培行业的影响等。
二是前期大涨后估值升高造成的“高处不胜寒”。既然是热门行业,那么自然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上的“明星”,领先市场积累了显著的超额收益,横向对比其它行业估值也处于相对高位。但没有只涨不跌的行业,在经历了持续上涨后,市场资金都扎堆在这些行业造成交易过于拥挤,一旦出现风吹草动,资金很可能就会集体出逃,从而加剧行业的下跌,2021年核心资产的下跌以及今年初新能源、军工等热门赛道的回调就属于这种。
三是行业业绩增速不如预期,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季报、半年报以及年报披露期,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业绩证伪”。很多热门行业都属于成长板块,其持续上涨需要业绩作为支撑,所以当最终披露的业绩增速低于预期时,投资者就会修正原来对于产业发展的预期,这时行业也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回调。
除了行业本上的这些因素之外,第二种情况则来自市场,也可以细分为两类:
一是市场投资偏好下降。小夏之前跟大家聊过,当 市场行情好、风险偏好上升的时候,资金往往会去追捧一些估值较高的热门板块,因为这些行业的收益弹性往往也比较高;反过来,当 市场回调、风险偏好下降的时候,资金就会去寻找“避险”行业。比如今年年初美联储加息影响全球股市,资金风险偏好下降,连带美股纳斯达克、A股的成长板块都出现了调整。
二是市场风格轮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在资本市场上可以缩短为三年甚至三个月,成长和价值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总是在此起彼伏的轮动中。就以2017年到2021年的最近五年为例,代表两种风格的沪深300R成长指数和沪深300R价值指数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2017年-2018年是价值跑赢成长,2019年-2021年是成长跑赢价值,到了今年又变成了价值领跑。(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13)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13)
02
第二步,判断热门行业还能不能追?
在了解清楚热门行业回调的因素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部分属于短期因素,包括前期大涨后估值高企造成的“高处不胜寒”、行业业绩增速短期不如预期、市场投资偏好下降等;还有部分则属于中长期因素,比如行业投资逻辑发生了变化以及市场风格轮换等。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区别对待:
首先,面对短期回调造成的下跌咱们还是可以考虑逢低布局。因为这些因素并没有动摇行业长期发展的根基,随着估值回调,反而出现了比较好的长期布局机会。
第二,面对业绩回落要仔细区分,鉴别清楚究竟是属于长期业绩下滑还是短期业绩回落。如果是季节性因素或者事件因素造成的短期业绩回落,并不影响行业长期发展趋势,那么可以考虑在回调阶段布局;反过来,如果是行业本身进入瓶颈期导致长期业绩下滑,那么投资者就需要谨慎考虑了。
另外,如果是行业投资逻辑发生了变化,就需要慎重考虑了。因为行业可能就此进入很长一段时期的“冬眠期”,需要等待新的利好政策才能出现逆转。
03
新能源行业属于哪种情况?能不能追?
初步了解了如何判断某个热门行业还能不能投资,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大家都很关注的新能源行业。
首先从前期回调原因来看,新能源行业年初后的回调是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来自市场层面的主要是风险偏好下降,美联储加息与地缘冲突影响全球股市,导致成长板块集体出现调整;来自行业层面的有两个,一是前几年持续大涨后导致的估值高企、交易拥堵,二是行业短期利空,包括光伏上游硅料价格上涨影响到盈利增速。
不难看出,导致新能源行业回调的其实基本都属于短期因素,并没有行业长期投资逻辑。而随着回调后,新能源板块相关指数估值回落,新能源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更加凸显。
而在政策层面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各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市场层面,今年1至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新能源汽车产销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显示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可反映出各地将新能源作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网,2022.06.13)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新能源行业近期的反弹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大家也想要在此时入场,新能源领域比较广,如果更看好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可以关注新能源车ETF(515030)及其联接基金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发起式联接(A类013013 C类013014);如果更看重政策导向,与新能源强相关的碳中和ETF(159790)及其联接基金华夏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类013605 C类013606)也是不错的选择。
CS新能车指数近五个完整会计年度(2017-2021)收益率分别为:4.30%、-38.16%、45.51%、101.83%、42.02%。内地低碳指数近五个完整会计年度(2017-2021)收益率分别为:19.79%、-35.26%、22.46%、80.63%、45.50%。指数历史表现不代表基金表现。
温馨提示: 1.以上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以上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其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3.投资者在投资以上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以上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7.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8.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