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论文范文】天津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2-2-14 05:16   15171   0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以天津市人口老龄化作为研究背景,深入剖析天津当前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系统地原因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天津市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态养老;传统养老
一、天津市养老现状
在在养老的主要方式有居家养老、社区集中养老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社区集中养老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是吸引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与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机构养老是社会养老的专有名词,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二、天津市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1、老龄化速度过快,养老机制衰退
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法国、美国、英国分别用了115年、66年、45年,而我国仅用了18年。这说明,发达国家在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养老问题,在我国却是短期内集中爆发。尽管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制度的完善、待遇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而与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形成反差。截至2013年底,天津65岁及以上老人已达到129、53万人,80岁及以上老人达28、67万人,这就意味着每5人当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预计到2030年,天津市老年人口将达333万人。然而天津现有的养老机构并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高昂的费用和不完善的服务体系让老人不愿甚至进不去养老机构。
2、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财政投入有限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养老问题也是如此。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80多位,却要抚养世界上1/5的老年人。这就决定我国人均公共财政是有限的,而且能够切给养老的“蛋糕”就更少了。
3、家庭日益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而如今,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以及人口流动加快,家庭日益小型化甚至空巢化。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占到1/3,家庭平均规模不足3、1人,“4-2-1”家庭结构模式日趋普遍,“人丁兴旺”、“儿孙绕膝”现象很难出现,家庭所能提供的养老资源越来越少。
4、受历史因素影响,个人养老储备不足
养老储备是从年轻时开始的。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个人储蓄养老,都是在退休前积累起来的。然而,我国当下的老人,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和单位内部退休养老制度。这些老人在中青年时基本没有个人财富积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他们的养老金主要由国家财政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承担。
5、文化观念因素
第一,中国的养老文化是一种崇老文化。
所谓崇老文化,是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对于年轻人或子女来说,年长者或父母占据优势地位,在家庭中享有至上的权威,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各种优待,政治上极受统治者倚重。崇老文化在社会结构上表现为差序格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将中国社会结构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第二,血缘道义是中国养老文化的核心。
儒家为中国人用血缘从纵横两个方面编织出家国同构的社会关系。在血缘亲族中,以父为中心,上溯至祖宗,下源至兄长,旁延至伯叔,构成了家族的血统网系。养老又被称为孝亲。孝亲在其可见部分表现为习俗仪式和礼节等规范。对于个体而言,它是后天习得的,似乎给人以礼自外作的意味。李泽厚认为,孔夫子把孝悌建筑在日常亲子之爱上,从而把礼以及仪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在要求,把原来的僵硬的强制的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把一种宗教性神秘性的东西变而为人情日用之常,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
三、天津市养老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1、实施人力资本综合开发战略
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是抚养比升高,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提高抚养能力的基本途径。但目前降低抚养比的关键在于增加就业,通过实施人力资源综合开发战略,为人口老龄化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
(1)实现人口红利。实施就业优先策略,实现潜在人口红利向现实人口红利转变。完善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扶助失业等系列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潜在人口红利。
(2)挖掘人口红利。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在人的发展与物的增长间建立有机联系,加强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公平的投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对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强对优化人居环境、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的投入。
(3)延长人口红利。提高老龄人口素质和知识技能,延长老龄人口的健康期,适当拉长就业和准就业年限,从而延长人口红利期。积极开展健康促进行动,鼓励年轻时“健康储蓄”,构建老年健康服务系统,延长健康预期寿命;适时延长退休年龄,创造、增加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机会,完善职工培训和再学习机制,最大限度创造就业机会,以延长劳动者的就业年龄。
2、构建国民养老保障体系
构筑国民养老金制度、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商业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保障模式。
第一,通过国民养老金制度,构筑一个普惠的保障底线。资金通过政府强制性的收费或社会保障税等形式筹集,保障所有老年人最低收入水平,无论其就业或供款记录。该层次意在体现公平,实现资金的代际分配,从而促进社会公平。
第二,通过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促进国民收入在一生内的平衡。将现行个人账户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剥离出来,和职业年金一起组成第二层次。该层次意在体现效率,强调养老保障的个人责任和单位责任。它的税率和费率由政府立法确定,分别由个人和企业缴纳,资金完全进入个人账户。中央政府对资金的运作制定专门制度,交由相关部门管理运作,并规定最低收益率。该层次意在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通过做大个人账户,使其逐步成为保障大多数劳动者的退休收入的主体。
第三,通过商业保险制度,提高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服务。这是自愿性的商业养老保险,它是前两个层次的补充。目的是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养老的需要,体现差别性,强调激励性。国家制定相应的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和模式,在国力不足、只能提供低水平保障的情况下,起到重要的补充养老作用。
3、自助养老――以房养老的新模式
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势必增加了老年人的自助功能。在西方,这种自助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自己的老年生活。因此,在当今严峻的养老形势下,自助养老将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回归本质,养老最重要的莫过于经济支持,而现阶段仅凭微薄的养老金是很难应对老年生活。因此,如何获得更多资金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循着这个思路,以房养老是个有前景的选择。60岁以前,是人养房;60岁以后,房养人;撒手后,房没了,但却收获了不错的晚年。这种做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养老观念,让我们能充分享受自己积累的财富,同时能极大地缓解国家的养老压力,减轻中年子女的负担。但对于以房养老模式的实行,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此种模式主要是反向抵押贷款,即将房屋抵押给金融机构,经过综合评定,金融机构一次性或按月或按年支付现金,而借款人获得现金的同时依然享有房屋的居住权,直到百年之后,金融机构方能获得房屋产权而获益。此种方法在西方大为盛行,已成为享受高质量生活、实现生活效用最大化和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我国,这种养老模式会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实现自助养老有待国家的帮助,而这帮助将极大地利好国家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杨蓓蕾.构建面向生活质量的城市养老体系探析――以上海市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侯立平.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模式探析[J].人口学刊,2011年02期
[3]孙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