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是否已经人才饱和或者将要饱和?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1-9-1 11:03   20639   20
某末流211大学的大一学生,女。目前学的是工科专业,下学期面临转专业,对金融、经管、cs、医学都挺感兴趣的,想转金融学专业,数学成绩较好,英语不太好。无论转什么专业,都会努力考取985学校的硕士。想请问各位大神:
1.金融专业如此热门,优秀人才越来越多,金融行业是否已经人才饱和或者将要饱和?六七年毕业以后会不会找不到工作?
2.家庭条件一般,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关系对于金融就业来说是否真的很重要?
向往高薪职业,但是可能作为一名女生,更渴望稳定。如果转金融学专业,会选择辅修数学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如果不学金融,会选择口腔医学,可能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比较稳定。
主要纠结点在于,金融行业想要就业且高薪是否很难?加之六七年优秀人才的沉淀,想要好的职业特别是金融相关的行业,对学历要求非常高,竞争压力会不会非常大?
感谢各位答主!
分享到 :
0 人收藏

2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3:58 发帖IP地址来自 福建
(文章最后有建议)

卷不卷,看看最高答案就知道了。如果一个行业里一堆人都指着塔尖上的胡萝卜,说你不够努力,是你爬不上塔尖儿,才吃不到胡萝卜。此时你就要警惕说这种话的人是真的傻(他自己也在爬塔),还是故意说谎(他自己看着你爬塔然后卖你装备)。
道理放在高考上都懂:
如果某省高考考生1万,只给100个高考名额。然后还一堆人用这100个名额举例,说是因为你自己学习不好,等你学习好了,考到前100就有光明的前途。这就是卷。
放到金融里怎么就不懂了呢?还有一堆人说高端xx的多么好,多么风光,多么美。潜台词就是说“如果你没混好说明你不够高端”——这是搞pua吗?
——————
会计已经够卷了,结果还有一堆人觉得日子不好过是因为证书不够,于是继续拼CPA,ACCA,以为考完证会好。等考完CPA发现还不好,就以为自己是没有知名企业经验,于是挤破头忍着剥削甚至倒贴工资进xx企业。搞完后发现还不好,还会觉得自己进错赛道,没进审计/没进投行/没进xxx,于是再挤破头倒挂工资进xxx。过几年发现还不好,还会觉得是因为行业里老人多,于是开始熬年龄熬资历。等到退休的时候,回头估计后悔药都吃过三遍了。
这个道理放到金融上,就一堆人看不出来?
当一堆人说你必须考CFA时,你就该警惕这个行业已经卷了。
当一堆人说你学历不够,必须考研冲xx校,必须留学深造,你就更应该警惕了。
当一堆人说你赛道选错了,谁叫你进券商,你不看人家进资管的都过得很滋润?此时你还不明白,我就无话可说了。
————————
最后我给学金融的支一条路吧:

永远不要走跟大部分人一样的路线。别人都想着进金融行业,你就应该想着进企业。
别人都想个考cfa,考研,出国。你就应该想着辅修个法学,或者辅修个财务。
然后目标是进重资产类型的新型行业的较大企业的财务部门( Yes,你没看错,挤走老财的路)。重资产类型的行业需要融资,需要管理资产,所以需要金融专业的人。新兴的往往是扩张的,有新岗位坑位。
——————
反正我18年的时候就给我的粉丝们支招,让搞it的人早点差异化竞争,进金融it岗位了。结果到20年以后知乎上才开始讨论。
现在给大家的建议,如果你们有人进了各种新兴行业企业,比如目前的新能源企业,或者后面的VR AR等等企业。记得感谢我。

——————
最后,有不同意见的人也不用人身攻击我。

我从来没说自己牛。相反,我无数次的说,从我从学校时期就不是学霸。我的工作时期也不是什么行业明星。
我最喜欢的就是不用太努力,也能收获最好的结果。我就是喜欢顺势而为,喜欢站在风口上借风借力。
我也承认自己过去一切的成果,第一感谢国家,第二感谢时代,第三感谢运气,

请不要来对我搞人身攻击。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4:18 发帖IP地址来自 云南
实习倒搭钱的现象我只在金融业见过
真内卷,还得看金融


————————————————————————————————————————
北大毕业的:金融没饱和,非清北复交一律劝退我真是看不下去
考研机构:金融没饱和,你考上金融硕士钱途大大的有啊,快报班吧
大一新生:高端人才是稀缺的,不努力就会被淘汰、考CPA就能年薪30
金融考生1:380分落榜,考985调剂双非都难
金融考生2:好不容易考上了财贸武厦,发现多数人还是去银行,一线税前15w,985机械土木赚的并不比你少。隔壁自动化、计算机随便25w+,而你要淘汰清北学霸,进入头部券商,累到猝死的工作强度,才能拿到这个数
10年前享受放水红利的从业人员:P啦,财贸985去银行?我们那届各种公募资管投行核心部门,肯定是你菜
金融股血崩,中公教育倒是翻了五倍。我觉得考研培训机构是没饱和
有些大学动辄10-20万的学费,一年能赚一个上市企业的利润
画大饼割韭菜,你以为只有金融业这样?金融教育业也是如此
前有清华廖蕾陪酒,后有厦大硕士跳楼
珍爱生命,远离金融
——————————————————————————————————
金融之所以被吹捧
是因为08年宽松的货币政策,那时候银行缺乏竞争,又是就业主体,所以下限较高
保险理财尚缺乏监管、券商资管也还没那么卷,基本上从211到top都可以有个好位置
13年后利差收窄,监管趋严,去杠杆,再加上互联网冲击,金融业开始走下坡路,银行要跪着赚钱
10年吹金融当然没什么问题,但你不能还拿着好几年前的信息做判断毕竟20年前土木也是大热门
工作十年的人和你讲金融赚钱,就像早上车的人说房价便宜一样,而现在已经在高位
金融的销售岗方差极大,每年都会有近1/3的人干不下去,招行年龄比华为还低2岁,也就是说,三年后大多数人会被淘汰,然后留下来的蛊王就会被拿来宣传,看,金融多赚钱......
大批高中生追涨杀跌进来,但金融业并不是什么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不了太多岗位
当年末9就能进券商,现在即便是top4硕,本科没核心实习就没太多机会,这些人就会向省分卷,内卷一层一层向下传递,这才导致了985硕士坐柜,待遇趋近生化环材的现象(甚至比不过)
复交之下无金融并不夸张,更准确的说,top5后70%的就业和双非拉不开差距,就业像sgn函数
这也是金融最劝退的地方,即便是中上985,也面临着极低的下限,赢者通吃,败者食尘
说到底,金融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太弱了




金融业的增长只带动了很少的就业

从供求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经管类专业,而金融业又不太限制专业
销售名校天坑卷,合规法律会计卷,modeling计算机统计物理卷


考公甚至比不过土木等工科,某一线发改局土木几十比一,金融200+:1,分数比三不限都高。事业单位和国企更不用提了,金融被工科吊打,基本只能和会计抢抢财务岗
从结构看,金融中高端岗位基数小,即便这两年是券商大年,资管理财业务扩张增加的就业相比名校的扩招也是杯水车薪。所以金融业的头部工资在涨,但大多数人的就业情况很差。
新常态下,高增速高利差的时代过去了,债务问题显现,金融的就业直线下滑
银行两边受气包,保险增员似传销,券商要求高待遇还少(相比互联网)
无良考研机构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无脑吹, 只管杀不管埋,什么郑X,X道,那些没干过一天金融业的天天在那鼓吹金融多赚钱,他们自己都进不去投行,就知道画饼骗你买课
两财一贸、非清北985平均起薪也就八千多,和生化环材一个水平,211自动化计算机不是吊锤你?双非土木打几年灰都不比你少好伐?
复旦经院、安泰已经不公布就业了,因为实在是惨不忍睹
有人说,你无法预测专业的前景,但我们的发展路径基本是参照欧美的
美国法律、IT、医药的平均待遇在12w美元,而金融只有9w,澳洲经管工资也是垫底
欧洲一些院校更现实一点,干脆就是培养你的交际与实际办事能力,业务员定向
欧美的现状基本就是中国金融业的未来
金融脱媒化,信息化,岗位越来越少,待遇越来越低,学费越来越贵
说白了,金融学的东西脱离实务,无法实际提升生产力,像哲学一样空洞,且高端岗位少,没多少火箭给你造(造也不要学金融的),拧螺丝谁都行,大多职位性质和文职销售是一样的,待遇就不可能高
任何专业培训一个月都可以替代你,理工法律甚至艺术生都可以来抢饭碗
甚至理工科在评估工厂偿付能力时比学金融的有优势多了



银行更喜欢要理工科的人

——————————————————————————————————
生化环材刚开始也是这样的
本科找不到工作就考研
硕士找不到工作就读博
博士读完了才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
985材料的就业已经不算差了,但知乎主流还在劝退
金融的就业直逼化学,但还有不少人吹
人性就是追涨杀跌,有人闷声发财就有人高位接盘
高位接盘也就算了,还越跌越加仓
连二级市场都并非有效,为什么有人觉得专业定价是有效的?
————————————————————————————————————————



某211



某985



港中文(深圳)



上财金院硕士85%的人年薪低于15w

就这?你们吹的经管就业就这??



19年央财



20年贸

财贸失业率都奔着30去了,是不是只有清北才叫高端人才,才配就业??这还是19年的,今年和明年只会更惨



某top财经

top财经都有去营业部的了,顺便一提,我股票开户的客户经理是复旦硕
你以为这就算惨了?


这是某末流211的就业,经管类专业就业率远低于生化环材,基本可以用崩盘来形容
有人说金融人心高气傲只看塔顶,可塔底是那失业的40%,这几年能当柜员已经算好的了
卷烟厂操作员都有人大武大金融,而工科基本都是双非,工科那么差为什么没有985去卷烟厂


平均数相同比方差才有意义,平均数垫底,还扯上限高,那就像在熊市中,大盘跌了30%还能得出熊市上限高的结论,你赚不到钱是因为你不努力,毕竟有妖股翻了10倍呢。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4:5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视频提纲:
1金融是周期性行业,所以____;
2金融每一个子行业周期不同步,所以____;
3有些岗位会趋势性变化,比如____;
最后给大家一个求职建议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5:18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金融业不需要什么人才,严谨点说,如今的所谓金融业99%的从业人员不懂金融,照样风生水起。
你以为基金经理就专业了?太天真。行研专业?绝大部分是江湖混子。投行?寡人告诉你老老实实做承做的搬砖狗,和金融也没啥关系,只是可以宣称在ibd工作罢了。至于承揽承销本来就不是金融。
寡人入行之前和大部分小白一样,一定要让自己专业呀,考啊考,cpa/cfa,财务三表啊,各种金融产品/衍生品啊,各种指标数据算啊算,各种策略背阿背,呵呵哒,到头来发现只是自我安慰,自我阿Q。
这个行业,没有专业,有的只是看上去专业。毕竟谁知道啥是真正的专业呢?让人觉得专业就是这行最专业的事。
就这情况都过度金融化了,不内卷才怪。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5:37 发帖IP地址来自 福建
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确实太多了。
北大四院:经院、光华、CCER、汇丰。清华二院:五道口、经管。复旦二院:经院、管院。上交:安泰、高金。人大、两财一贸几乎全校经管专业;不是经管专业的也在往金融方向努力。南开厦大武大中山也有两到三个院都是经管专业。
再加上这几年金融强校疯狂扩招金融专硕、会计专硕。欧美吃到了中国留学生红利,疯狂开展会计金融专业硕士项目。香港亦是如此。经管类毕业生规模急剧膨胀。
法律专硕的扩招也增大了金融业的竞争压力。金融业也是法律专业的一大就业方向。甚至现在法律专业比金融更容易在金融业立足。
还有一大批清北复交跨界理工科就业选手。金融业不是那么看重专业,也吸引了一大批理工科专业的优秀学生;尤其是行业研究和投资研究部门。
如此算下来。光顶级名校的金融毕业生供给就已经大到可怕。另外考虑到,学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大学的佼佼者,几乎都是高分进来的,相互之间的竞争就更为惨烈。
而相比之下,高端金融岗位的供给则寥寥无几,甚至因为行情下行还有紧缩趋势。比如最近几年券商投行行研的招聘规模就急剧收缩。
细数一下。一行两会省级以上机关、政策性银行、四大行省级以上分行、各类股份行总部、中债登中证登等各类金融央企、券商、公墓基金、信托。这些高端就业岗位,只怕光清北的经管毕业生规模就填的差不多了。
所以也就有了“清北以下无金融”的说法。但其实很多高端就业岗位并不会都给清北。因个体差异和院校均衡,很多层次的大学都可以进去。这也就造成即使清北毕业,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去了相对低端和不太体面的单位,如银行客户经理和四大审计等。
如今清北复交的金融硕士项目依然有扩招趋势。其实清北复交疯狂扩招最难受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比它们次一级的高校。因为更多的就业岗位被挤压了。层层压力往下传播,造成次一级院校的经管毕业生就业极为尴尬。
于是很多的经管毕业生被金融业挤压出来,做销售、考公。
从深圳2019年的市公务员考试和2020年的紧缺选调考试就能看出,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规模实在过于庞大了。
以2019年深圳市考为例,当年非三不限岗位中竞争最大的一个岗位,大鹏区发展和财政局,一千多比一,就是限制本科以上,经济金融类专业。因为我本科是土木类专业,我将土木类和经济类专业的岗位做了一个统计对比,发现经济类岗位的竞争比例大概是土木的二到三倍。可见经济类专业内卷化之严重。
我现在基本只推荐俩专业,一个是法学,一个是中国语言文学。
7#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5:43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有人说“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其实选择对的基金经理才是买对基金的“本质”。现在上支付宝搜“金牌经理”。一句话叫做“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无论是投资理财还是人生规划,都要坚持在一个目标的基础上,每天走一步,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而不要纠结于一朝一夕的得失,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才能收获理想的收益和人生。金牌经理平均从业超6年,人均获得7.6个大奖,包揽近5年87%的行业权威大奖。金牌经理近3年平均年化收益26.98%,战胜84%的基金,相对大盘平均创造了20.74%的超额收益。






在知乎,你会经常看到比如“奋斗比”,“内卷”这类词语,
从公司来说,很多公司会通过不断降低价格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从员工来说,很多员工会通过比别人多干活多加班少拿工资的方式获得职场竞争优势,
在很多领域,这样的做法是很有用的,你是老板你也希望员工能干又低成本,你是顾客你也希望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产品或者服务。


这样的情况在金融领域,也是存在的,但是情况要比其他领域好很多,
打比方你理财,买股票的话你并不会说哪个股票便宜你就买,也不会说哪个股票市盈率低你就买,买基金的话你并不会说那个基金申购费率低你就买,也不会说哪个基金管理费率低你就买。
而从金融公司老板的角度,一个员工比另一个员工更愿意少拿钱多干活你就会选择这个员工吗?非常未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金融行业,比起控制成本而言,对收益和风险的最大化追求才是根本核心,即同样的收益我追求要最低的风险,同样的风险我追求要最高的收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多支付成本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金融行业可以长期的同时满足收入高于其他行业和人才供大于求这两项。
因为收入高,所以求职者云集;因为上述原因,有再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稀释。而对其他行业来说,则会出现:行业高收入——人才供给大量增加——行业收入逐渐靠近各行业平均水平——人才供给减少,行业收入和人才供给有一个大致的平衡。
贸易、能源、房地产都曾经让大学生趋之若鹜,如同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一般,然而无论何时,金融行业的收入都没有掉出过第一梯队。


所以,回到题目:
金融行业竞争很激烈,而且一直都会这样下去。
金融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可能是所有行业里面,最不依赖勤奋而出成绩的行业,或者另一个角度来说金融行业是出成绩路径最多的行业。你勤奋可能可以出成绩,你头脑聪明可能可以出成绩,你人脉丰富可能可以出成绩,你本金充沛可能可以出成绩,你精于人情世故可能可以出成绩,你是死宅技术大拿可能可以出成绩,你抓大放小可能可以出成绩,你事无巨细可能可以出成绩,或者你就是运气好就可能可以出成绩……
别担心自己211出身和家庭条件一般成为自己的障碍,真不一定,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金融行业,人的影响因素是很大的,一个或几个人就能做挺多事情了。
比如一个小团队就能做上亿美元的并购case,比如一个小团队就能做较大规模的ipo了,比如一个小团队就能操盘相当规模的公募基金了。
8#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6:1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1、金融行业的人才不饱和,相反,因为国内金融业大发展,很缺高端人才
2、金融行业收入分布很不平均。高端岗位收入很高,但数量很少。一般岗位低端的多,收入并不高
3、好机构大部分都要求很好的学校。进门难,但升迁比较体系化,一定职位以下正常做就可以按部就班往上走
4、金融行业,特别是往上走,很需要社会关系。但是大部分大佬的社会关系不是继承来的,而是自己逐步开发出来的。如果在好的机构起步,开发社会关系并不太难
5、除了特定岗位,数学不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
6、除了特定岗位,英语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7、绝大部分高薪职业都不太稳定,金融行业也一样。既然是打工人,自然得不断努力才能有好的生活
8、因为各种原因,金融业对女生不是很友好。但是在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里,女生有女生独特的优势(不要想歪了)
9#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6:2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不要转金融,会计,税务,工商管理。。。之类商科专业。
想要高收入,转CS。
想要以后从事金融,转数学或者统计。
10#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7:16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说句真难听点的话,我们郭嘉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金融培训体系,相比于西方实在过于拉胯。
根本原因就是中式一贯的严进宽出,进门之前层层设阻,进门以后直接放养。
大家可以随便网上看看银行的招聘,要求极高但实际运用能力完全过剩,什么985,211金融经济管理专业,nb一点的银行直接硕士起价。但大部分柜员干起毫无智商含量,招聘时设立的层层关卡在工作后基本没有任何用处。此外是培训的极大缺陷,即便是国有大行,也一般是大锅培训,实际的培训效果聊胜于无,难以对于实际业务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提升,反而占用人员大量的时间,我认识的客户经理,提到培训基本都是骂娘的。还有现在银行的考核体系脑残的一批,不管你是啥岗位啥经验,什么存款贷款保险任务无脑往你头上扣,有嘴的就去打电话,有腿的就要跑业务,你专业精比得上别人关系硬吗?你会蒙特卡洛模拟比得上别人阿姆斯特朗回旋吹牛逼嘛?领导根本不管你有没有贷款风险判断,财客销售流程是否合规,分下去以后你能交差就行,实际给业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我做银行机缘巧合是一开始就跟了德国的ipc系统,做了很久业务顾问和团队建设,发现西方的金融培训实在优秀太多,简单讲讲。
首先在IPC招聘时,是不设定专业限制的,甚至鼓励理工科、从商经验和复合背景。此外,在面试时,会在性格测试,个人品德,逻辑能力,沟通及推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方面进行专项考察,品心而论,这些技能在银行业务中都非常重要而且实用。
在此之后,会对新人客户经理做系统培训,包括职业道德,金融系统理念,财报,调查技巧,营销话术等等。尤其是其中的道德和金融理念,在CFA等西方金融教育体系中,是绝对的必修课,但是以我在城商行十余年的经验,我们的银行在这个方面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每次的合规监察就是自己填表看有没有犯错,纯属自欺欺人。
理论知识缺乏导致大量金融人员从业几十年,在理念上依然像个弱智,才有了网上什么“拿着3000的月薪教3000万的人理财”这种段子,正是由于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薄弱,才让大家如此戏谑专业。

最精髓的部分,在德国的培训系统中,你完成了上述培训后,还会给你一个老员工,一对一做师父,我一开始及其惊讶西方竟然保留着如德云社一般古老的师徒制度,后来才发现这个制度强大无比。金融行业是个难于上手也难于精通的行业,对于新人来说,能把三张报表的大概情况搞清楚,已经堪称优秀了,但是上手以后,问你报表怎么做,勾稽关系怎么样,实际中做表有哪些花活,怎么分析从而判断风险。这些一堆堆具体的问题,根本不是一般人能短时间内上手的,更不是来个大锅培训就能解决的,新人刚入行,录台账,录系统,规划时间,拜访客户,甚至接打电话,都会步步犯错,所以让新人最好最快的上手方法,就是一对一教,身贴身学。此外,师父要对徒弟做的东西签字,业绩分成,考察人品。经过业务、品德、口碑多重考验后,才可能最终转正。定期淘汰,最终“存活率”一定低于50%。
对比下国内,只要你能在入职环节千军万马杀进去,进去以后不犯丧心病狂基本都可以苟到退休。我从业期间,真正因为业务能力不行被淘汰的不超过5个,而且换个银行照样快活。
我看到很多银行人说,如果你入行有个好人原因带你帮你,你会比其他人成长很多,正是师徒制威力的体现。当然,肯定有人说师徒制的缺点,精细化难以量产,不符合我们银行现在无脑做大的行业潮流。但是,最后究竟是10人的精锐团队效益高,还是50人的小白团队效益高,大家各自品味吧。
如果觉得这套系通过于复杂,可以看看美剧《黑色星期一》,男主去华尔街应聘,公司要求很简单,给你一个账户,限时给我赚到多少收益,做到留下不行就滚。这种直接面对真实市场的搏杀,也是可以有效筛选真正人才的。

金融战是我国与美帝未来对决的重要战场,真正优秀的战士,要么经过科学的培训,要么身经百战。但是拿着一张漂亮的履历,有着好看的身高体重三围,可未必能打胜仗。
11#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7:21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看到大一的女生提这样一个问题,觉得现在大家的压力也挺大,大一应该是认真完成学业,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但是却思考这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此,我的回答是先好好把学业完成吧,对于转专业,能否问一下自己的内心,你内心深处喜欢做什么呢?你对未来的期待在哪里?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或许你不知道,因为中国的教育一直是教导式的,并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那你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不同行业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干的工作是否是你乐于去从事的?未来的你是希望赚钱多,还是希望寻求赚钱和自身兴趣的结合。
这个了解不是通过影视作品,很多影视作品往往会把一些工作神化,让人产生高大上的幻觉,但里面的酸甜苦辣只有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另外你需要了解什么是金融,金融有哪些机构,这些机构的到底在干什么。


每个机构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又是由哪些岗位来组成的。


人们往往看到的是顶尖的,然后觉得竞争激烈望而却步,但是那么多机构,不管多么难,但是只要你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还是不难的,每年还是会开放很多岗位,只要你能干的出色,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另外,中国是一个还处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金融行业,不要说六七年,就是一两年,发生的变化都特别大。在这其中作为一个个体,你是很难改变什么,你只能努力打造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发展。
对于人才,永远都不会饱和,这个社会永远都会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1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7:3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再补充一个,
18年校招,公司有一个人大金融的本科生来面试,雅思均分8.5
HR 也很惊讶她为什么会来我们公司面试,怕她入职了以后又跑了,实际上她乖乖来入职了,无风无浪。
我们公司不过是一个不太出名的央企,就这样总部的投研岗能进来的应届生基本也都是清北人的金融硕士,其他顶尖985的有一些,211的硕士几乎没有。
这还是在我们并不是一个顶尖央企的前提下。
发小今年北航硕士毕业,也投过简历,拿到了几个offer, 然而基本是她想去的岗位拿不到,拿到了的她又不满意。
不知道各位明不明白目标不同是什么意思?你以为名校毕业光凭一纸文凭好的工作岗位就排队上门?好的岗位就那么几个,近两年又一年比一年少,毕业生又一年比一年多,能进去的也都是顶尖大学里的精英,承认这个就那么难吗?
当然如果你目光转向非一线城市,也许能拿到更称心的offer, 但在京城,就是这个形势。
大环境如何,懂的都懂,我言尽于此。
————————————————————————
真的很无语,一堆自称是贸大本校的人过来喷我专业不对,背景也不对,难道诸位就掩耳盗铃般否认学校里有这种家庭背景的孩子存在,就胜利了?
有没有可能你们根本不是一个圈子?我只不过把当事人亲口说的所见所闻拿来复述,可能他也只是一个在校生而已,就被各位无情吐槽。
那么你们那些已经入坑好几年的,已经拿到不错的offer 的,敢不敢罗列事实讲讲证据,分析一下目前的就业情况如何?
别避重就轻啊。
还有没毕业的孩子过来反驳的,别着急,等你面对校招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什么价钱了。每个人没步入社会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豪情万丈。
可事实是在北京,人材太多了,跟大白菜一样,恐怕到时候你就明白自己几斤几两了。
本来不过是偶然之间的见闻,拿来分享一下,大家姑妄听之,信不信由你,但求你别晒脸。
大家如果继续觉得这个行业前途无量的,那就继续努力呗;如果觉得还有疑虑的,那就综合一下大家的意见,自行定夺呗。
我身边高素质的年轻人也很多,但像评论里这种张口闭口就嘲笑别人的也真是少见。友善交流我欢迎,若是来秀的请你出门右拐不送了啊!
————————————————————————
  亲戚家的孩子在对外经贸学金融,在京城除了清北人他们学校应该属于顶级了,然而他年前为了出国留学到处投简历申请实习机会,一个offer 都没有。可以瞥见金融行业目前的萧条和门槛之高。
  据他所说班级里有很多银行、企业董事长家的孩子,随便利用一个内幕信息就能小捞一笔。对他们那群人可能不过是几十上百万,对咱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就可以算是一辈子的积蓄了。
  所以可以看出这一行有多么吃资源。亲戚家也不是一穷二白,一线城市中产,住着小复式开着小跑车,也曾利用手头上的闲钱试着投资了几把,有亏有赚,但那在真正的资本面前,不值一提。
  他也明白,目前国内金融行业又乱又差,极不成熟。又因为事事以政策为主,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很多名校毕业生步入行业以后从事的都是基层岗位,大材小用。
  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想步入这个行业走上人生巅峰,趁早醒悟吧,你根本不了解什么叫真正的资本,资本的力量究竟有多大,那几乎不是凭你自己一代人的奋斗能够达到的。
  如果真的是名校毕业,能够摸到一些顶尖offer 的门槛,那么去试试吧,城市中产还是唾手可及的。但如果是普通学校普通家境的孩子学金融,毕业以后好的去处也就是银行柜员,小康水平,能不能上升还得看命。
  看你自己的需求。
  另外国内经济之前有明显的脱实向虚的趋势,对于目前我们的发展来说不是什么好兆头,所以国家在大力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几年的重心应该也会偏向实体经济。如果你原生家庭并不是那么富裕,都算不上中产,学学前端行业走技术路线,可能更为适合。
1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8:2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不请自来,金融的领域其实很宽泛,从银行柜员到私募投资,投行等等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
当前来看中国的金融领域是中低端的人才已经接近饱和。
加上现代趋势金融行业也越来越科技化数据化了,银行的很多事情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就解决了。
整体来看金融行业正在慢慢改变架构,缩小人力成本,这是一个智能化进步的体现。

但反观头部的人才还是很欠缺的,国内的金融市场才刚刚开始,势头很足发展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像高端的一些金融岗位比如私募投研部、基金投资部/交易部、券商行研部、固收、投行部想进这些都是需要有一定硬性的要求,需要你有拿的出手的东西。
比如名校毕业,CFA 证书  要求工作年限等等,一些门槛在这。头部人才缺口还是很大只不过缺少的都是高端的人才。
其实任何行业种是头部的那一部分人赚钱,缺的都是头部的高端人才,所以想不被行业淘汰,自身也应该提升个人能力,让自己更具备竞争力。
提神自己的学历背景,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通过外部环境来加深自身的影响力,比如考取CFA证书FRM证书等等


往期优质回答

如何预习和学习 CFA?考FRM对从事投行有多大帮助?金融专业可以考的证书?
写在最后
我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今天你也要加油鸭 (另外可别忘记关注我哦 )
我是莫小金,一个 有颜有才的疯丫头 ,专注于个人成长和提升。
点击关注 @莫小金,第一时间分享CFA\FRM消息
1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9:0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谢邀。背景世界TOP10大学毕业,并在国内从事金融行业多年。
就说一下国内的情况,我的大多数同学朋友都从事着金融行业,并且分布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各个不同岗位,从对冲基金公募基金,到PEVC,到证券公司,到银行,到信托,到咨询公司,到四大,以及到最近火热的区块链等等。
目前中国金融行业的现状是:饱和
10年以前这个是一个多金的行业,所有的人都想进金融,于是劳动力供给过度,从16年开始实体经济逐渐走弱,金融领域去杠杆,于是劳动力供给充裕遇上了需求的紧缩,我认识的很多的细分行业开始降薪裁员。
例如,2018年,平安的资管部门裁了整个股权投资部等这种案例。
就那我自己的行业来说,如下图:


目前仍有8853家对冲基金,14905家私募PEVC基金。
就拿PEVC基金来说,意味着中国至少有20000个投资经理,这个还不算大多数企业自己的战略投资部门。但是,能够称得上独角兽的目前或者未来的公司项目凤毛麟角,我可以大胆的说,不超过50个公司可以跑出来。
那用常识去想一想,这个市场上真的需要这么多基金公司吗?
然后,我映像特别清楚,我去年前年招实习生的时候,以前都是在国内清北复交浙里面选一选,后来慢慢的开始有了剑桥牛津普林斯顿等等。
去年的校招的时候,我一个学弟专门跑过来跟我吃饭向我诉苦好的工作有多难找,我跟他说,你的背景放在5年前,工作随便挑。
这就是现状和事实。
1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9:0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所有相关问题里,有些劝退金融行业的回答我真是看不下去,说什么非清北复交一律劝退,说什么家里没有背景就别选金融。
本世纪最初十年金融行业蓬勃生长的时候,金融行业难道就不存在这些特征了?现在金融行业发展没有那么快了,看着前辈们吃肉现在自己只能喝肉汤了,开始觉得金融行业不好了?
醒醒吧,实体经济更不赚钱。
要是非得成为人中龙凤,要求个清北复交的学历或者好的家庭背景没毛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计划未来要成为行业内的领袖人物啊。择一个生活还算舒适的城市,找个自己不讨厌又能养家糊口的工作,踏踏实实在岗位上干上几十年,有晋升机会的话靠一点努力做个小中层,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做个无忧无虑的普通人它不香吗?
回到题主的问题来,题主担忧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人才饱和,竞争激烈;另一个是家境平凡,没有助力。
第一个问题我说两点:
首先,中国的金融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人才的需求是刚性的。我上面提到过,相比于本世纪最初十年金融行业的黄金时代而言,现在金融行业的人才现状的确是供给相对增加,需求相对不高。但这即便不是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一个白银时代。只要稍微参照一下英美金融市场,阅读一下最近几年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条例,就不难知道中国金融业还有很长的发展路要走,很多金融工具需要逐步被创造出来,很多金融业态也会逐步被开发出来。这样一个不断进步的行业,长期来看必然是需要很多人才的。
其次,即便中国金融业的人才竞争越发激烈,但真正优质的人才是不愁没有好的归宿的。如一些答主所说,优质的涵义当然包括高学历、有背景。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勤奋和能力。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增强业务能力,不懈奋斗,在行业内做到中层骨干,并以此拥有一份小康的生活,我认为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人生。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人生目标。金融行业的确是比较吃资源的行业。如果目标是成为金融机构公司领导以上级别的从业者,对家庭背景自然会有比较高的要求。但如果读者只是想做如前所述的中层小骨干、过普通人的生活,家庭背景方面其实并无太多要求。
最后还是想劝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们,放平心态,少看些知乎的劝退回答,多看看专业书学学知识,多去金融机构实习了解行业。能不能在行业内做出点成绩,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
1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09:3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东城
最近有不少读者来私信我,希望我从一线金融行业从业者的角度讲讲,疫情究竟对金融行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金融行业的人才是否饱和?以及,这样的影响对于我们求职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也非常想把我在这段金融市场动荡期间所观察到的分享给大家,让大家感受一下除了股市涨跌之外,金融市场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同时,我也希望接下来分享的东西可以帮助希望求职金融行业的读者,去更好的评判自己的选择以及求职的计划。
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从美国Top 10文理学院本科毕业,目前在某外资投行的前台岗位就职。我在管理咨询、风险投资、科技创业、投资银行等领域都有一些职业的经历,工作的地点包括美国、中国香港地区、以及大陆。
话不多说,让我们来看看疫情对金融行业的影响究竟几何?我们在金融求职的路上又有哪些要注意的?

金融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爆发,数百万人感染,全球交通停滞,城市封锁,企业与工厂停工,零售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金融的本质,就是货币在时间轴上的移动。未来的我需要钱,而把现在的钱拿去未来花,就是投资。现在的我需要钱,而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花,就是融资。而投资和融资,就构成了金融市场。
因此,金融资产的价格,反映了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如果我们觉得金融资产发行人在未来可能还不起钱,或者没有办法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回报,那么金融资产的价格就会下跌。
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回报指标,便是经济增长。疫情让交通隔断、工厂停工、销售停滞、需求下降,从而造成了大量的经济下行压力,而结果就是人们对于各类金融资产发行人偿还和回报能力的预期大大下降,从而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下跌。
可能很多人对于金融市场的理解主要在股市,因此会有不解,即便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有下行的风险,可为什么我们会每天都看到“股市熔断,见证历史”的剧本,是不是也太夸张了?
这背后当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股市是金融市场的晴雨表,最直观的反应了大众的投资和交易情绪,但是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资本量更大的市场是债券市场,也就是借钱的市场。
债券市场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和机构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还包括了很多债券投资的杠杆服务,也就是银行借钱给投资人对债券进行杠杆投资,杠杆投资在债券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对经济下行的悲观预期,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很多金融机构和银行都不愿意将钱借出去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了,所以为了获取流动性,债券持有者就只能打折出售自己的债券。
由于债券市场是店头交易(over-the-counter),并没有交易所这一说,所以都是由买卖双方自行商讨成交价格。在恐慌的时候,由于大家都不知道市场价格究竟在哪里,所以为了控制风险,投行的交易员往往会给出一个比较低的买入价。如果投资人急于出手,那也只能按照投行的报价出售。
当投行交易员发现客户按照自己的报价交易了,便会继续大幅降低自己的报价,而如果市面上有很多投资人都想出售,可想而知,债券的价格下跌的速度是要比股票快多了,六折七折都不是事,三折四折我也有见过,可谓是清仓大甩卖。
雪上加霜的是,当债券的成交价格大幅下跌,众多利用杠杆进行投资的投资人便会面临追加保证金的问题,所以大家就只能继续斩仓,割肉套现来补保证金。这个时候,为投资人提供杠杆贷款的银行们也都纷纷开始撤回贷款,给投资人和整个市场带来更大的流动性压力,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对于企业来说,债券也是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此前,全球债权资本市场都是在一个非常宽松的状态,有的是钱 。因此,企业发债可谓是易如反掌,融资成本也一低再低。债券到期了怎么办?没有关系,只要重新发一笔债,把之前欠的本金给补上就行了。
可是危机当前,资本市场濒临冻结,企业再融资压力巨大,也就暴露出了杠杆过高的隐患以及债务风险,因此也就波及到了股市。由于股票的清偿顺序位列债务之后,所以债务风险也导致公司的股价开始暴跌,市场弥漫着恐慌的情绪。
所以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股市暴跌,见证历史”,而实际上我们见证的是一个长达十年的信贷扩张周期所带来的后果和副作用。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债券市场的动荡影响着所有的金融资产表现。
我们是如何到今天这般地步的呢?这个又是一个更大的话题了,今天就不细讲。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另外开一篇文章单独讲,这里面非常的有意思,涉及到了政府、央行、银行、企业、投资人等等不同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动机,每一个人也都从这个信贷扩张周期中获得了好处。
但正所谓,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危机来临,这些在信贷扩张的派对中狂欢的人,也都没有办法幸免于难。2020年将会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今年之后,世界的格局和秩序都有可能有重大的变化,而我们每个人都将是历史的见证者。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对我们金融求职有哪些影响。

疫情当下,金融行业受多大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工作非常忙碌,看似业务很多,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进行危机管理,整理自己的仓位和敞口,并对潜在的风险加以防范。
回想起来,我们其实并没有开展什么新的业务,与去年的如火如荼相比,今年银行们更加考虑的是如何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以及控制风险。虽然说收入相比去年有比较大的提升,但这是因为危机之下,金融市场更加倾向于卖方(sell-side)。市场流动性匮乏,掌握着流动性的一方,就有更强大的议价能力。
前段时间,美国各大银行集团纷纷发布财报,疫情冲击之下,金融巨头们的利润也纷纷跳水。摩根大通一季度净利润29亿美元,同比下降67%,富国银行净利润也同比下滑近90%。高盛、花旗、美国银行的净利润也都低于预期,下跌超过45%。
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其财报中的细分项,我们会发现,实际上各大银行的营收基本上都不太受到影响,甚至由于金融市场业务的驱动,银行们在一些细分领域甚至出现了较好的营收增长。
造成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巨额的坏账拨备,而不是经营出现困难。坏账拨备是个啥?标准的会计解释中,坏账拨备是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在当期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
通俗点说,就是银行认为以后有可能收不回来放出去的贷款了,所以在贷款还没有实质违约的时候,就先准备好这部分损失。因此,我们可以把坏账拨备理解为把未来可能会亏的钱拿到现在来亏,这样未来就不会亏那么多钱了。
从这个巨大的坏账拨备也可以看出,银行对于未来的盈利能力是处在一个相对悲观的态度的,因此,在业务发展和招聘的角度上看,银行们也都会相对变得更加谨慎。
我所在的银行就是如此,不仅对于外部招聘慎之又慎,就连内部转岗都增加了很多的考虑因素。除非是非招不可,或者是在疫情之前就谈好的合同,要不然所有的招聘都要经由非常高级的领导特批,而不像之前,只需要业务主管就可以拍板做决定。
所以就算有一些部门非常缺人,或者出现了员工离职导致的职位空缺,但招聘的过程也是特别的缓慢,甚至连心仪的候选人都已经找到了,但人事部门的headcount还是迟迟拿不到。
即便如此,我所在的银行可能已经是处于人事情况非常好的了。据我在其他银行的朋友讲,招聘冻结(hiring freeze)在各家银行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不仅如此,有不少自身业务和财务状况较差的银行,已经开始了裁员潮。
像是最近看到的报道,说汇丰集团不仅罕见的停止派息,更是开始裁减部分投行高级管理人员,以求在动荡的市场中“瘦身”自保。汇丰在亚洲可谓是金融巨头,那可想而知其他稍微小一些的金融机构,面临的冲击和裁员压力,可能会更加巨大。
卖方的金融机构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那买方(buy-side)机构呢?
买方机构主要由基金、资管、保险、私人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与卖方机构主要提供金融服务不同,买方机构的职责就是买买买。通过配置不同的资产,来进行投资管理以及获取收益。
可是疫情当下,很多买方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都大幅缩水,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资产大幅下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买方机构面临着投资人赎回的压力。毕竟资产管理,管的还是别人的钱,当买方机构背后的投资人需要赎回投资,那资产管理的规模肯定是要缩水的。
买方机构的安身立命之本,就是通过收取资产管理的管理费,以及投资回报的分成。资产管理规模下降,势必对买方机构的收入和利润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且买方机构和银行不同,没法直接接受央行的救助,因此在流动性和资本获取两方面都不如银行。在流动性危机爆发的时刻,买方机构的情况也更加危险。
我的大部分客户都是买方机构,而在这次危机的冲击下,很多客户都遭受了不同程度读的打击,这其中不仅包括中资的买方机构,也包括很多全球性的投资机构,几乎无一例外。
在和客户的对话中,我也了解到,他们基本上也面临着巨大的人事和薪资的压力。减薪裁员的情况时有发生,年终的绩效考核奖金也不能报以什么期待,很多亏损巨大的基金甚至直接关停。可以预见,今年的危机,对于资产及财富管理行业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

金融行业人才是否已经饱和?以及,我们该如何在危机中生存和求职?


最后我们来聊聊,这次危机之下,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更好规划自己的金融求职之路。
如果你是还未毕业的学生,但是已经拿到金融机构的实习或者全职offer,那么恭喜你,你将是今年金融行业中最幸运的那批人之一。
金融机构对于初级员工的招聘是非常在意的,而且初级员工的留存及离职率是会影响到一家金融机构的风评的。“刚入职像个宝,实习生是大佬”,并不是说着玩玩的。
如果一家银行,撤回已经发出去的offer,这将对于银行的声誉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且也会给大众一个该银行已经走投无路了的坏印象。由此而导致的股价下跌,交易终止,以及声誉影响,远比招聘初级员工的成本要高得多。
因此,在疫情之下,很多投行都开始给实习生以及新入职的员工“派糖”。通常投行的暑期实习是十个星期左右,而今年暑假入职投行的实习生们,大多都只要需要完成四到五周的实习即可。
出于安全考虑,很多投行也不再要求实习生进行实地(on-site)实习,而改为了远程实习。在家里穿着短裤T恤做着实习的工作,压力减轻了不少,也不需要到公司刷脸face time,睡眠时间也会多出不少,实在是美滋滋。
而工资方面,大部分投行仍然将会为实习生发放十周完整的薪水,甚至包括签约奖金和实习补助,都一分不少。这么算下来,实习生的月薪直接是第一年全职员工的两倍。在香港地区的投行,月薪直接六位数港币起步,简直人生巅峰有木有。
更加令人羡慕的是,有一些投行在实习开始之前,就承诺将给所有的实习生转正录用。这简直是最好的福利,让实习生可以更加心无旁骛的去学习和了解投行的业务本质和工作方式,而不需要为了转正录用而烦恼。实习生之间也少了很多勾心斗角,不需要为了offer而明争暗斗,大家相处起来肯定也会更加融洽。
对于买方金融机构来说,如果是相对较大的机构,有比较成熟的实习生项目的,基本上也和投行的情况差不多,实习生只要不出特别大的问题,转正录用都不会太难。
因此,如果你已经拿到了实习或者应届生全职的offer,那就请你好好享受入职前最后的假期,然后全心全意的去感受金融行业的生活方式吧!
如果你是正在求职或者准备求职的学生,那么我会建议你做好求职和求学的两手准备。金融机构的实习生和全职项目还会照常开放,但是机会肯定相比往年会减少很多。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其实本身用人的需求就比较低,又要照顾大量新入职的员工和实习生的转正录用,因此,再开放给其他应届生的全职机会就会十分有限,甚至是没有。
对此,我的建议是,在求职的同时,可以准备一下研究生或者其他进修项目的申请,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申请延迟毕业,错开应届求职的高峰期和疫情影响最大的这段时间。
疫情的影响下,金融行业经历了一次大的冲击和洗牌,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多结构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投行岗位之外,还有很多新兴的金融职业机会在不断涌现,所以在求职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不应该仅仅把目光放在传统金融行业。
像是近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可谓是在不断的蓬勃发展,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机遇更大、机会更多。而且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争抢互联网金融这块蛋糕,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我就认识不少求职传统金融失利,但是被互联网金融企业招致麾下的朋友,他们甚至都庆幸没有待在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初入职就获得了非常快速的成长。
量化金融(quantitative finance)岗位的人才需求也并未随着疫情的冲击而减少,相反,投行、基金、资管等各类金融机构都越来越朝着量化的方向开始转变,对于量化人才的招聘也是多多益善。如果你有一定的计算机、数学、或者是统计的背景,又想求职金融,那量化岗位便是你不二的选择。
新兴金融还包括数字金融行业。以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作为代表的数字金融行业,虽然被很多传统的金融大佬们抨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字金融行业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着。那自然,高速发展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巨大,像是各类数字金融资产的交易所,或者是数字资产的基金及资管公司,亦或是数字货币的发行人,都是非常需要具有扎实金融背景的人才的。
在传统金融行业里,也有这么一些业务,越是在危机时刻越吃香,那就是重组业务以及不良资产投资业务。经济危机之下,许多企业都因为流动性问题濒临破产,而重组和不良资产投资便是他们的救命稻草,那自然,这些企业也会给提供重组和投资的金融机构丰厚的回报。
除了一些专门做重组业务的精品投行以及专门做不良资产投资的资管和基金以外,很多大投行也都在瞄准这一块业务,纷纷开设了自己的不良资产处理业务部门,有些是投行直接进行不良资产投资,这类业务一般是在金融市场部门,或者是销售与交易部门;有一些是投行作为咨询顾问来提供重组及不良资产投资的相关服务,这类业务一般是在投资银行部门或者企业融资部门,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
正所谓危机之下也是机遇,在各大金融机构降薪裁员的时候,有一些机构却在暗中招兵买马,希望通过危机洗牌之时,来一举扩大业务版图、提升市场份额。
据我观察,这样的金融机构以中资为主。主要的原因一是国内的疫情控制的比较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企稳和复苏的阶段,金融市场也反映了这个趋势;二是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原因,央行的宽松政策可以更加精准快速的对金融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这两个原因,很多中资机构在这段时间开始逐步释放大量招聘需求。
在中国香港地区,中资金融机构在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薪水诱人,年终的时候还有丰厚的奖金,整体的收入完全不输外资。大陆的金融行业更加是中资机构的天下,外资基本上也就只能在一些跨境的业务上面分到一杯羹。
在传统的金融求职之外,以上的这几个方向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多做了解,拓宽自己的求职道路,也让自己的机会更多。
如果你已经开始工作了,想从金融以外的行业转行至金融,或者希望在金融行业内部跳槽,我个人都建议慎之又慎。在危机之下,更重要的之保全自己的收入,积累资本和相关的工作经历,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时候,以不变应万变,在等待中寻找机遇,也许是更好的策略。
如果真的要跳槽,我个人也建议找到工作了以后再辞职,这样风险相对较小,因为疫情给未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市场究竟有多糟糕,以及以后会不会变得更加糟糕。如果没有好的工作机会,去申请读一个金融类的进修项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亦或是准备一下金融相关的证书和考试,给自己未来的求职增加砝码。

结语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到这次疫情究竟对于金融市场以及金融行业带来了多大的冲击。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永远不会饱和,但是会不断的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以至于某一些传统的岗位看起来是趋于饱和。因此,我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去规划自己的金融求职策略和方向。
不过即便我们如今身处寒冬,也一定要带着十足的信念期待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终将、也一定会到来。到那个时候,我们一定会感谢当初那个在寒冬的时候没有放弃、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的自己。山那头的花儿是最美的,只是在嗅到花香之前,我们还有一段泥泞的山路需要攀爬。
临近秋招啦,不少小伙伴都在问我投行咨询等金融求职相关的问题,发现很多困惑和焦虑是共通的,所以小熊决定为大家搭建一个金融求职抱团群,不定期为大家分享最新求职和实习信息,答疑解惑以及分享金融类求职资料。需要的话可以联系我的We/Chat haribotomato。感谢大家对小熊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祝大家都身体健康、心想事成,都能够顺利的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

17#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10:21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这个老外的经历供参考:我为什么从金融转行到程序员呢?
去年,我面临人生和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抉择:是继续努力成为特许财务分析师还是花些时间在CodeCamp网站在线学习编程?特许财务分析机构已经成立数十年,在其中工作的机会是众多成功工商业人士的追求。freeCodeCamp刚成立几年,认证的会员也不多,他们大都坚信这里会是其成为初级软件开发者的起点。
我就读于西部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此期间积累了一笔学生贷款。我的GMAT得分超过95%,足够继续修读MBA。为什么在职业生涯的开始,我要放弃自己领域的学术深造呢?
咨询了亲戚朋友同事后,我得到的建议都很一致。没有计算机科学学位和工程学背景,仅仅通过在线学习编程就想成为软件开发者无异于天方夜谭。我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完成CFA级别考试注册。
软件对价值创造至关重要!
之前我读过Marc Andreessen的著作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现在五年过去了,他的预言正一步一步印证。
全美最大的制造业公司,通用电力,最近宣布将会搬迁其总部。它选址在波士顿技术中心,以完成其在2020年转型为排名前十的软件公司的目标。CEO Jeff Immelt拥有开创性的信念。他坚信使用它们产品采集到的数据要比产品本身更有价值。通用电力需要将亚马逊和IBM视作自己的竞争者。之后,他很有可能会宣布所有雇员都需要有代码基础(但我当时并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正如纽约时报刊登的,“全公司的雇员都开始向San Ramon取经,但又落脚于文化。他们的逐客令正是从通用电气的工业制造业思维转向尝试去适应硅谷的数字魔法和快速节奏。”
德勤设立了区块链实验室,摩根大通也建立了其自己的区块链平台。近些年,高盛拥有某个技术领域背景的雇员占比由5%提升到25%。这甚至都还没算上其投资的初创公司中的软件开发者,而这些初创公司的数量也处于快速增长中。
经济学家对此评论道,“不久之前,还是600个人在交易所内交易股票... 而现在,高盛只使用了两个人来进行交易,另外200个软件工程师则致力于股票交易系统的建设,实际上,是软件自己在工作。传统的投行也迎来了变革的时机...昂贵的、多余的步骤正在被削减或者被自动化所取代。”
针对以上现象,彭博社认为:“为什么高盛会招聘这些门外汉?因为需要他们。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变革并不是从能俯瞰哈德逊河的Henry Cobb塔里产生的。他们来自Kensho这类公司。高盛需要从这些公司身上学习——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思考以及打算如何去影响高盛从中赚取利润的各个行业,甚至包括他们本身。”
谷歌和脸书这类软件公司已经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蹿升至股票市场的顶端,继任者需要数十年才能达到这个成就。


在数据面前,很难去争辩这些估值是不合理的。这些公司开发的软件使得每个员工都创造了如此大的价值。


该图表是CB insights推文的内容,标题为“这可能就是最近如此多传统行业的公司努力将自己的形象重塑为科技公司的原因吧?”

软件正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每天我都依赖软件来安排、组织我的生活,和朋友通讯,和亲人保持联系,并将我从机械、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互联网使得所有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民主化,通过网络可以阅读、学习所有我感兴趣的内容。
但和软件对其他人带来的便利、以及在未来可能达到的程度相比,以上这些便利简直不值一提。Chris Dixon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为未来技术兴奋的十一个理由”,该文汇总了一些有潜力产生突破性进展的领域。他讨论了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80%(每年有125万人在与车相关的事故中死亡)、描述了癌症检测算法有可能胜过人类病理学家、讲述了无人机可以把医疗供给运送到偏远的村庄。


我们的数据世界
“现如今,肯尼亚中部的马赛勇士用手机能比25年前的总统进行更有效率的通讯。如果他在智能手机上使用Google,那么他将比15年前的美国总统获得更多的资讯。” ——彼得·戴曼迪斯
很多软件开发者不在传统大学中学习编程
我听说过很多这样的人。高盛投资银行的前员工Preethi Kasireddy写过一篇关于放弃在Andreessen Horowitz的风投专家职位,转而加入编程训练营的文章。不久之后她成为Coinbase的软件开发者。前poker员工Haseeb Qureshi也分享了他如何通过Academy coding bootcamp这个App来不断提高,直到成为Airbnb的软件开发者。然后我了解了Andrew Charlebois的经历,他是一个毫无科技经历的木匠,通过在freeCodeCamp的学习最终在五个月内成为一家全球广告机构的软件开发者。
之后我便开始关注软件开发者的招聘信息,发现大部分职位对任何领域的学士学位都很公正。一些公司甚至明确删除掉了对于特定背景的学位要求,取而代之的则是对开源产品感兴趣。

同时,我也开始参加科技会议,在那里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真正的软件开发者和CTO们。其他很多人都告诉我他们并没有在大学中学过计算机科学或者工程。
以上的种种见闻都被Stack Overflow2016年对超过50000名软件开发者展开的调查结果所证实。超过一半的投票者没有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士学位,而其中的13%则完全是自学。



我的决定
我仍然在继续投递简历到范围更大的传统职位。主要是为了安抚父亲的情绪,但我也开始担心在找到一份软件开发者的工作之前就花完所有的积蓄。

尽管有以上顾虑,接下来的路却很明确:我坚信软件即是未来,而且想要学习如何可以参与到这股洪流之中。即便我无法成为一个专家,起码最终能够搞清楚这些魔法是怎样实现的。我可不想每天依赖于一些自己从来没尽力去理解清楚的工具。事实上,这样是不太可靠的。
学习编程

我花了八个月的时间,7*24小时学习编程,认真完成了freeCodeCamp的课程计划、读完Eloquent Javascript这本书,观看Udemy和Udacity的视频、在Google搜索StackOverflow答案,在freeCodeCamp聊天室积极提问。另外,我还尽可能参加更多的Node School研讨会和咖啡见面会。

八个月之后,我已经可以完成一个简单的客户端网页应用。我也已经开始学习服务端网络应用和数据存储。我开始寻找初级程序开发者的职位。尽管由于专业技能和经验的缺乏总是被忽视,但我获得的乐趣是非常惊人的。
终于,一个叫做Shoelace的初创企业给了我一个面试的机会。在此之后就是两周的试用期。两周之后,CTO告知我被雇佣了。我的水平还是比较初级,不过他们感受到我有潜力能够快速学习并成长到相应的水准。

现在

我已经在Shoelace从事软件开发超过一年了。由于和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者共事,我能随时问问题,这段时间我的成长速度很快。他们介绍给我的工具、模型,换做我自己来寻找的话要花很长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生产环境中开发一个app向我展示了软件开发的更多实践方面的事情。我学习了冲刺计划、按照产品经理的说明书工作、版本控制、测试、代码审查、部署、错误日志和app监控等等。这些都是我自学时根本想象不到的方面。

今年年初,我编写了一个网络应用叫做Spotifest来帮助我和朋友们基于音乐节阵容创建Spotify的播放列表。没有什么比自己开发一些应用,然后看到人们使用它更好更快得完成以前需要手动去做的事情更有趣的事情了。
看着公司成长
当我在Shoelace工作时,我是第三个全职员工。而现在我们的雇员已经达到18个。我亲眼看到一个小团队每天产生新想法,然后快速开发新产品来吸引客户和风投。
今年年初,公司加入了500 Startups seed program。公司创始人给了大伙一个在旧金山工作和生活一个月的机会。第一次亲身体验硅谷和湾区的能量简直令人振奋。


旧金山 demo day 500 batch中的加拿大公司


我还不太确定以后是否要靠软件开发为生,但我知道自己的编程能力总会是一笔财富。我认为所有公司都在转型为科技公司。为了做出更好的战略决策、更有效的管理团队,对软件开发者至少是有软件开发基础的员工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生活很美好,很开心我做了学习编程的决定。抓bug压力很大,写单元测试也很无聊。但总体来说,我非常享受这个新开发的通过代码把想法实现的能力。
正如Paul Graham所说:“在上世纪70年代,公司总裁一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如果他们在使用一项技术,会将其看做赛马马厩:价格昂贵,但不是很有用。但随着技术愈发重要,书呆子的力量逐渐得到显现。现在CEO手下拥有足够聪明的人来解决技术问题这种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企业需求。更多的情况是,CEO自己就是掌握技术的人。”
英文原文:https://ogmcsrgk5.qnssl.com/vcdn/1/优质文章长图/why-i-learned-to-code-instead-of-pursuing-a-career-in-finance-d5ef437c6922.png
18#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11:0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别搞金融,搞口腔医学不香吗?
我是2020年毕业的TOP2金融硕士,我们当年的就业环境是:
1.第一学历十分重要,非985本科基本上没法做核心业务(比如大家热衷的投行,研究,基金),你的学历哪怕研究生去了清北,最后工作最好可能也是考公,市场化机构可能根本不过你简历。
2.如果核心岗去不了,去做销售,客户经理等,对女生太不友好,你又想要稳定根本不可能,光拒绝里面乱七八糟的事就很麻烦了。而且这种工作就很看脸了,即使不看脸,行业内化妆,穿衣等的攀比也很严重。
3.行业人才已经饱和,大部分人是没有才华的,也不需要才华,金融对资源的依赖是一个单纯的学生很难想象的。
4.留北上广可能应届生能有30,这不是底线,顶多算是均值。你以为的高薪只会出现在华泰,中金的投行,基本只要男生的地。行情预计将持续不好下去,PE,基金都挣不到钱。大城市之外没有金融,而大城市二三十万算个毛线。
言尽于此
19#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11:4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老实说这个问题问的有些莫名。
如果一个行业很高薪,对你吸引力很大。那你觉得他竞争会不会激烈,你觉得要去难不难,这还用想吗?这跟金融行业人才饱不饱和有毛关系啊。金融行业人才就算不饱和,也不意味着你去这些地方很容易啊。当然了,金融人才就算饱和多也不多你这一个。至于说难不难,那还用问吗?人多了不就竞争激烈了吗,能吸引你当然能吸引别人啦,这是个最基本的市场规律。为什么对大家都构成吸引力的专业,到后来反而会不难,竞争不激烈呢?
就像你想考研,在考研之前你问我想考清北复交的研到底难不难呢?竞争激不激烈呢?那这还用问吗????
说白了你是想要金融行业的高薪,但是害怕激烈的竞争,又想要钱,又不想工作压力太大太辛苦。所以你感兴趣的不是工作,不是金融行业,你感兴趣的就是钱啊。凡事要讲究市场规律,好的东西必然供不应求,竞争激烈拿高薪的东西必然有巨大的付出。总得讲道理吧。
至于你说的家境因素,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现在不用去考虑。我们周围的同事,也不是谁都家境很好,很多人也是普通家庭出身,那些说什么金融职位只有家境好才能做得起来的是以讹传讹,至少在你刚毕业的这个时候,这种事你不用考虑太多。否则每年各个学校那么多金融毕业生进入金融行业都是家境特好嘛,咋可能啊?
20#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12:1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金融行业不直接创造价值,只是价值的搬运工;但是搬运的过程里,不同环境下的价值有价值差异,所以搬运这个行为也就产生了价值。
这是所有民工生存的客观基础,不以物移,不以人变,但各行价值变现的渠道和形式略有不同。
权益和衍生品不是本行,不多聊。
只讲债券,一级的核心赢利点和核心竞争力在承揽承销,说多了很容易消极厌世。承做嘛,熟练工种,熬最深的夜加最凶的班,靠体力和时间堆积变现。不保证吃肉,能不能喝汤看团队项目情况。
说白了,债券一级,承揽承销拼的是命,承做拼的也是命。但此命非彼命,自行体会。
二级的核心竞争力,卖方靠服务,买方靠业绩。卖方不多说了,服务这种东西,说多了很容易消极厌世。
但买方其实也没什么可以多说的,固收和权益不一样,业绩亮一下的很多,但短期越亮长期越是过眼云烟。终归做时间的朋友,不翻车的长明灯才是王者。但定力这种东西落实到执行层面,既需要内因,更需要外因。同样的业绩考核标准,大概率不会平等地青睐每个人。所以除了够拼命(would like),还是得能(could)拼命。
所以,看出来了吗,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拼命,内卷的根源也是拼命。根据2/8定律,两成的人掌握八成机会,剩下八成人抢剩饭。所以,能(could)拼命的人主动拼命;没车的人只能被动(have to)拼命。
天下本无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路多了走更多的人,交通阡陌,自然就有了交通阻塞。金融行业也是如此。
能拼命的人被变现的钱途诱惑、带着资源进入市场,然后吸引了更多想拼命的人加入市场。人越来越多,资源也越来越多,但能干地项目和能薅的羊毛只有那么多。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供大于求,则贬值是必然的。
不仅人在贬值,资源也在贬值,即命和命都在贬值。但在贬值的过程中,命和命的保值程度又是不一样的。
毕竟,有的命是核心竞争力,有的命只是竞争本身。这一行,终究是只见风光、不见风雪的。
你安抚了甲方,她笼住了买方,我要么搞定材料要么被身后的年轻人搞定,大家总归是合舟共济、各安天命。
那话怎么说来着,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21#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1-9-1 11:12:4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题主问了两个问题,小贝老师一一作答。
第一个问题,关于金融行业未来前景和人才饱和的问题。我们看一个行业是否已经人才饱和,必须要看这个行业在世界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目前行业发展现状?国家对行业的态度和采取的相关政策?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就可以透视中国金融行业未来发展。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正逐步向世界开放,金融业发展质量也正在优化。金融行业范围特别大,像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等等都属于金融行业范畴。2020年全国金融从业人数约900万人上下。在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金融行业服务中国实体经济的作用愈加凸显,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也通过各种形式都表现出要将中国财政金融体制建设好的强烈意愿。所以,金融行业前景依旧广阔,而且发展空间巨大,主要原因如下:
1.金融对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金融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所以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金融行业的保驾护航。所以,目前国家正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服务体系,不断畅通金融血脉、服务民生百业。从其重要意义就可以看出,只要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缩减,国家高度重视,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有期待的。
2.金融行业还是大有可为。
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任务仍十分繁重。接下来,国家还要不断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要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制度体系,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中国的金融市场远远还没有成熟,金融行业的窗口期还未关闭,广大毕业生在金融市场还是很有发展前途。
3.金融行业依然持续受到广大毕业生热捧。
在各行业的薪酬横向比较中,金融业的平均薪酬与福利最高,享受了优厚的待遇和休假福利。在全民市场经济的氛围中,金融业的从业者可以感受到正在从事着一份“体面”的职业。而且,有才华的员工可以得到快速的晋升。
另外,金融行业对教育背景的要求较高,通俗说就是看出身。越是知名的机构,对学历等各项要求越严苛。同时,现在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普遍要求“金融+专业”,各行各业都需要资金融通,既懂专业又懂金融的人才往往更吃香。所以,也建议各位同学:金融行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肯定不仅仅依靠经济学、管理学科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需要同学们开拓知识视野,打开思维的闸门,到更广阔的跨学科领域中寻找解决金融“问题”解决之道~
第二个问题,关于关系和家庭出身对从事金融行业的影响问题。
金融行业是一个资源集约型行业,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大多数家庭优秀、有强大背景资源的人来说,在这个行业里确实可以如鱼得水,实现丰功伟绩。对于普通人来说,进入这个行业,有时你会发现自己很快到了瓶颈。在一些非核心岗位,做着自己感觉不到增值的工作,前途自然可想而知。而那些去了类似于投行、研究部、资管等核心岗家境贫寒学子,一方面没有资源你很难吃得开,另一方面即使你积累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多努力,发现自己也很难在这个市场上赚钱。
从金融行业看,其实大都从业人员的家庭情况都是一般,身边也不乏很多通过金融行业得到一份丰厚薪酬回报的人才。如果你确确实实对这个行业感兴趣,也做好了未来进入这个行业所要付出努力的准备,那我依旧觉得金融行业依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优秀赛道
家庭环境可能无法改变,但你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这个短板。自己努力学习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通晓统计学、会计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常用金融分析软件,能够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完成宏观金融、公司财务、投资学及金融衍生品等领域的计算和分析。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所有的金融公司都迫切需要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出色的精英人才,努力把自己打造成行业内的稀缺人才资源,那你一定会在金融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
我是小贝老师,800+金融、咨询、快消等业内人士职场交流的集中地。
同名B站/公众号:小贝求职(或搜xbcareer),希望我的文字对你找准方向、拿到满意offer、更稳步的职场发展有所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