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获得第三届可视化大赛三等奖最优模型架构奖。回顾近一年来接触Power BI 的经历,有很多想法想借此机会和财务同行们做个交流。
参赛稿链接如下:参赛编号644
作品展示www.chinapowerbi.com
接下来的内容,对于想快速进阶 Power BI 的朋友来说,也许是目前最实用的方法了,希望大家可以认真耐心的看完。标题虽然写明是财务人员,但是对于其他部门的同事,方法都是相通的。
财务人员学习Power BI,随时可以开始
财务人员学习Power BI,年龄不是障碍,基础也不是问题,Power BI 学习随时可以开始。
我从事财务工作近30年,现在已经是奔5的人了,和大多数财务同行一样,因为工作的原因EXCEL用得还算熟练,最初知道Power BI 是去年在知乎上偶然看到减法君老师的文章,而真正开始学习从19年8月才开始(每天平均10小时学习,如果按上班族每天可控的2-3小时计算,可以说用了8个月的时间),国庆后开始制作综合案例报告并同步制作课件,11月恶补圣经二,2020年1月课件在网易云课堂上线,春节疫期将课件重新录制一遍,3月底用课件的财务分析案例投稿,获得最优模型架构奖,都说半年时间就可以改变自已,看来此言不虚。奔5的我可以做到,相信大多数比我更加年轻的财务同行们,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财务人员与Power BI的关系-也许才是这次获奖的主要原因
用课件的综合案例参赛,正如赛前和学员们聊天时我说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重在参与而已,我的参赛稿更多考虑的是实用性,通篇未使用第三方图表,在可视化技巧使用方面也几乎没有投入精力,而本次评选规则中可视化占比60%,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奖,首先要肯定,运气还算不错。
剔除运气的成分,这次能够获奖也许是因为以下两点,一是主题,二是实用性。
一、主题
先看我的参赛稿简介。在我看来,财务人员之于 Power BI,应该是最具推广潜力的人群。
概要:
本报告为财务人员量身订制,从最基础的三大报表销售明细实收明细出发, 生成企业级分析报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报告基本可以实现企业ERP报告所能提供的常规功能。分为经营分析和财务分析两大部份。
正文:
财务人员是使用EXCEL熟练程度较高的群体,财务部门也掌握着公司最核心也最大量的数据资料, 所以, Power BI 的使用和推广, 财务人员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本报告为财务人员量身订制, 从最基础的三大报表销售明细实收明细出发, 生成企业级分析报告, 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本报告数据来源为自制的模拟数据。基本可以实现企业ERP报告所能提供的常规功能。分为经营分析和财务分析两大部份,其中:
经营分析部份
通过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经营预测应收款分析趋势与比较毛利率追踪帕累托分析明细查询等模块,
不仅可以让各级管理层随时掌握他想关注的目标,还可以观察到关注目标不同维度的变化,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并且能轻松探取到最底层的数据,让他们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做出自已的判断。
财务分析部份
可以作为财务经理主管人员案头常备工具, 方便他们轻松查阅历史报表,及时掌握公司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各项财务指标,同时可以检查三大主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以便及时发现帐务处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报告使用的都是 Power BI 提供的普通可视化图表,可以减少报告使用人理解图表的时间。
希望能够对Power BI在财务人员(非常具有推广潜力的人群)中的推广产生助益。
二、实用性
当然,从来就没有一厢情愿的事情,财务人员之于 Power BI,是非常具有推广潜力的人群。而财务人员如果掌握了 Power BI,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职场竞争力,同样大有助益。
下面介绍几个财务人员常用的功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难度系数:1星 历史报表轻松查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时点数,如下图,模拟数据的最新报告时间2019年8月
列汇总时,三季度、全年、历年汇总均为19年8月份数据。
行汇总时,一般无须汇总,也可以按下图取数资产总额。
现金流量表:
列汇总,在计算现金净流量时不同时段可以自然汇总,但计算期初期末时应有所区别,即,同一张表有三种不同的汇总方式,我们用EXCEL时计算时需要不断修改公式,而Power BI只需一个公式,就可以搞定这一切。
下表可以看出列汇总时,净流量直接汇总,期末现金与资产负债表处理方式相同,而期初数却取自季初或年初数。
利润比较表:
利润表通常需要按照年、季、月分别汇总,而且有与预算比、同比、环比等不同需求,该表则将不同年度各部门比较资料浓缩在一个页面内,可以按照自已的需求任意查询。
报表列标题也可以自由选择,让报表仅列示自已需要的项目。
难度系数:2星 分析报告
动态帕累托分析
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知乎上这样的文章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绩效比较
可以及时掌握公司及各部门考核指标实际与预算、与同期的比较情况,切片器选择不同的年月,折线图坐标轴则显示对应年度的所有月份数据,可以随时查阅历史信息。
经营预测
将实际发生和预测值在同一折线图上显示出来,通过参数调整,自由设定以后期间的收入、毛利率、综合费用,方便管理层对公司及各部门当年及明年经营情况进行预估和测算。
难度系数:3星 应收帐款分析
先看原始资料一销售明细表,销售收入根据发货时间确认,如下图,同一订单号,可以对应多个发货单号,同一发货单也可能会有多行销售记录。
原始资料一实收明细,财务部按发货单号收款并核销应收,支持同一发货单号多次收款。
在这种仿真场景下,根据上述原始数据,报告使用人可以自由设定的截止时间,计算公司、部门、业务员的应收款、逾期应收款以及回款率。回款率按以下方式计算。
本年回款率=(年初逾期应收 + 本年新增应收销售收入 - 本月末逾期应收款)/(年初逾期应收+本年新增应收销售收入)
当需要进一步追踪不同维度(如按部门、业务员、客户、订单号、发货单号等)明细情况时,可以通过明细查询,设定不同查询条件,轻松探取最底层订单明细和应收情况。
最为重要的是,在原始数据更新后,就可以一键刷新,得到最新的分析结果,及时性和准确性都是EXCEL无法比拟的。
前面报告中的所有图表都可以根据需要导回EXCEL、PPT、PDF,财务同行们就再也不需要报怨月复一月的重复劳动了。
Power BI 是值得财务人员掌握的一款利器。提早一天掌握,就可以提早一天让你走在大多数同行的前列。
更多内容,请参阅
踏浪:财务 与 Power BIzhuanlan.zhihu.com
快速进阶 Power BI 的几点做法
Power BI 虽然只是一项工具,但是一旦决定要学习,你会发现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不聚焦重点,很容易迷失自已,徒耗时日。
下面我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当然,最终成效还是取决于你学习的 目标 和 耐心。
一、满足业务需求是根本,工具只是手段
获奖作品都有个共同点,作者对业务了解都比较深,同样的作品他们用EXCEL或者其它工具制作,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不同工具呈现的方式会有区别,但目标仍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如果脱离了这一根本,过份的强调炫酷的图表、动态、钻取等技巧,制作的报告难免会流于空洞,而且会增加使用者的阅读难度。
这样说,并非这些技巧就不用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等报告的使用者确认你报告的可用性之后,再增加一些技巧,才能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在此之前,缺少他想要的内容,却有很多花俏的图表和操作,在体验了眼晕目眩后,他对Power BI工具,甚至对作者本人,都可能会产生华而不实的负面印象,首因效应一旦形成,接下来的制作难度只会更大。
会计原则之一实质重于形式,在这里也不例外。所以,始终不要忘记满足业务需求才是根本。
其实,使用者的需求也决定了我们学习 Power BI 的重点和优先级。相关内容请参阅
踏浪:Power BI 怎么学,如何问,才能进步更快zhuanlan.zhihu.com
二、专注重点,忽略其余;广泛收集,分类备查
很多Power BI 入门课程可以象看电影一样轻松看完,满满的成就感,学完后跟着老师也可以做出不错的报告。但是,如果真的这么容易,Power BI 又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那么,Power BI 早就应该和EXCEL一样普及了,不是吗?吃着火锅,唱着歌儿,就把事情办了,多爽,但是很可能会遇上麻匪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高效学习Power BI呢?
1、首先,专注重点DAX。
学习DAX,圣经是不二之选。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大量的文章以及教材,但是想进阶,还是建议,把圣经作为首选。热心的佐罗老师已经组织大牛们整理出圣经二中文版,关注PowerBI战友联盟微信公众号即可。
2、其次,善用网络资源。
前面的专栏文章《怎么学如何问》介绍过,关注高飞老师、赵文超老师和采悟老师的公众号,可以定期把他们的文章收集下来,当然我们收集之前,要迅速浏览一遍,看不懂没关系,了解大致内容后,分好类,先放一边。比如我的文件夹分了五类,PQ、DAX、PBI Desktop、可视化、其它。再多产的作者也就300篇左右。分类后数量也就骤减了,这些资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拓展会很有帮助。但是,网络文章相对零散,要系统学习PBI,真正需要专注学习和投入时间的还是圣经二。网络文章则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找出与圣经或者课件同步的内容拓展阅读,这样两者结合,深度和广度兼具,自然相得益彰。
3、有不少学员反应,觉得圣经二看不下去了,怎么办?
圣经任何人都不可能一遍看懂,所以,不要觉得自已看不懂,好象比别人笨,看不懂很正常啊,多看几遍呗,如果还是不行,仍属正常,CALCULATE我看了就不下十遍。部份内容确实看多少遍也很难理解,那就先存疑,跳过去接着向下看几页,而后再回头,再回头你会发现前后知识点结合,理解会容易些。如此反复,只要投入时间,必有收获。
插播广告:如果觉得圣经二难以理解,还可以到网易云看看我的课件。
课件支持零基础开始,系统介绍了DAX重点及难点内容,计算上下文 和 CALCULATE,并且有参赛案例的完整讲解。
踏浪 - 主页study.163.com
4、忽略其它
至于可视化,我向来比较忽视,图的背后都是表,如果表做不出来,研究炫图的意义又何在呢?我虽然也收集了一些炫图,原打算等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找出来使用,但几乎没有用过,即使可视化大赛也没有考虑使用。毕竟,Power BI 界面提供普通图表基本不会影响意思表达,也能让使用者更加轻松阅读,何乐而不为呢(非主流意见,但可以节省你的时间,让初学者尽快深入Power BI 的核心DAX,而不是学习一年后仍在大门外徘徊)。
正如,《怎么学如何问》里提到,学习之初,我们有必要把精力放在PQ界面操作和DAX,而对于其他内容,完全可以忽略,放到下一步,如此潜心修炼三个月必有成效。
三、避免不适时的“勤学好问”
勤学好问本来是好习惯,但是如果用错时点,效用也会大打折扣。
有一些学员很努力,刚开始学习PQ界面操作,就会在一个问题耗上两三天时间研究,精神可嘉,但看着真有些可惜,在我们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时,苦心研究或网上搜索答案,都是很耗时间的。
我的建议,选择圣经或者我的基础课件,专心学习,目标就是看到能轻松理解,等圣经或者基础课件学完后,再去花时间“勤学”研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那时,掌握了核心原理,再广泛阅读大牛文章,眼界大开后,现在在你眼里天大的问题,三个月之后,就已经不算什么了。相反,过早的投入时间研究,思维很难完成从EXCEL到 Power BI 的切换,可能更多的时间你仍在EXCEL里打转。
心理学上有延迟满足一说,学习 Power BI 更是如此。学习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有些耐心的。好在 Power BI 难点并不算多,只有计算上下文和CALCULATE两个章节,需要花些时间透彻理解,而其他函数的理解和掌握都相对轻松,看看网络文章基本也就够用了,特别是财务人员一般都具有良好的EXCEL基础,进阶会更容易些。
当基础知识学习完成,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多几次展转反侧夜不能寐,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相当多学员,在课件看完后,遇到问题,最应该“勤学”研究的时候,“好问”却登场了,习惯性的问别人怎么做,虽然,看起来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但是,对于DAX上的知识点,想要深彻领悟和灵活运用,却是很难在别人的帮助下尽快实现的,要完成这一蜕变过程还得靠自已来完成,同样的问题,在大脑里盘旋几天,自然会把学过的知识多次回顾,而后再经尝试,只有经过多次类似过程的反复,才能逐渐熟悉函数运用,达到一定的量级,自然会有飞跃。
四、主动制造问题,寻找答案;让大赛资源尽为我用。
进阶Power BI,不是看懂了就可以放过,看懂与运用之间差距很大,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给自已制造问题,而后寻找答案,才能进步更快,我的参赛稿中不少模块,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思并且完成的。
当然如果工作场景相对单一,那么可视化大赛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素材库,优秀作品的效果是如何做到的?同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展开分析,作者的分析思路是什么?如何布局才能更清晰表达见解?有没有可以改进的空间?而后自已尝试做出来,搞定前几名后,看看你会有什么变化,没有进步,谁信呢?
注意,我们的视线,要始终专注于报告所面对的业务问题,怎么解决?而非可视化技巧。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快速进阶总要有所取舍。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点赞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