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丰田的车质量好 用料上和德系美系品牌有什么区别?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25 12:53   5499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5 12:53:30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话题我就不讲大道理了,说点小故事。
这一块我深有感触,举个真实的例子。。。
先放一张图,注意图中那个4.2寸的液晶屏幕。。。我在2015年雷克萨斯NX刚刚上市的时候买的,当时仪表盘如图左上所示,用了一个4.2寸的屏幕,在当时这个仪表盘和同级别BBA相比比较简陋,但是和丰田自己的A级/B级车相比还是可以的,我也就欣然接受了;在2017年初,买了丰田皇冠,又见到了这个熟悉的仪表液晶,依然是4.2寸,软件功能一模一样,逻辑一样,连里面的布局都一样,在各个图标上有略微差别,当时心想,皇冠好歹是丰田旗舰,我也就理解了;2017年买了丰田雷凌双擎,看到仪表盘虎躯一震,我勒个去,又见到了这个4.2寸液晶屏,还是一样的画风,甚至图标和皇冠一模一样,立马觉得手上NX的仪表盘low的不行了;前段时间陪朋友提车,终于买到了不加价的汉兰达,结果仪表盘又是这个画风,连UI界面都不调整的,我的内心毫无波澜。

这个祖传的小屏幕可靠性确实好啊,经过这么多款车型迭代,软件也匹配了这么多个仪表,BUG肯定很少。你说这个小液晶屏有什么问题么?其实也没有,上下左右翻页能够显示非常多的车辆信息,但就是恶心人。。。
当然,现在丰田的TNGA车型设计理念有了变化。内外饰友好了很多,各个车型基本都有了各自的特点。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架构、平台、三大件高度共通化,在看得见的地方辨识度更高了。不过骨子里面再设计的时候用料还是尽可能共通化,大到架构、平台,小到零件、材料都尽可能common,从而在质量确保的前提下,成本可控。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5 12:53:31 发帖IP地址来自
质量好的原因里技术方案相对保守只是一个方面,在一些用户看不到的地方的确用料比其他品牌好。
就简单举几个具体例子,都是拆车可见不信的可自行拿零部件找第三方机构验证,不存在我自己胡编乱造的可能性。
1.螺栓
几乎国内所有车企都用的长华,日泰,富奥等等国内企业的螺栓,就丰田还用的全进口螺栓。当然也不是说进口螺栓性能上比长华好得了太多,其实性能差距并不大,至少4T,6T的基本没啥差距,个人猜测主要还是因为设计部门对国产零件有偏见或者过于保守不敢担换供应商的责任。
2.启停专用电瓶
清一色汤浅,人家都是骆驼,风帆,JCI。寿命的确汤浅的长(数字涉密不能说,不信的自己买个试试),市场上你很少会看到有人抱怨丰田的启停专用电瓶坏掉的,但价格就一点都没有优势了。
3.发动机启动电机
用的电装的高价货,寿命也是的确长,但贵也是不一般的贵。别的公司用的国产启动电机价格低是的确低,寿命也少了三分之一。但话又说回来,到底有没有必要用寿命这么长的启动电机呢?客观而言个人觉得没啥必要,可以简单算一下,普通人就算平均一天启动3次吧,一年也就一千次左右,就算你用三十年(按中国人的用车方式基本不可能),三万次够了吧?给滴滴司机乘个三,九万次够了吧?然而启动电机的寿命是几十万次级别的……
4.空调
也是电装的高价货,性能没得说,业界顶尖,价格嘛。而且多少有点性能过剩,比如说鼓风机的风扇用两层的,其他车真没怎么见过,估计将来也是学着其他公司一起降本。按现在汽车行业的内卷程度我一点也不奇怪哪天丰田车上出现不是电装牌子的空调。
5.散热器
散热器也是电装的,散热性能是某国产品牌的大约两倍,价格嘛,你们懂的。
6.低压线束
不多说话,看图就行了。



图上的胶带包裹只是其一,其他的线束保护设计丰田也比其他厂商肉眼可见的好。质量保证了,成本也上去了,然而消费者并看不到。
7.各类ECU
也是电装的,特点大家应该也明白了,价格高,性能过剩。PIN脚的材料都用得比别人好,但是实际上只要东西不坏用户端感知为0。
8.各类传感器
也是大部分用的日本进口零部件,功能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好处就是耐用,但缺点就是贵。
其他还有发动机上的火花塞喷油嘴水泵机油泵冷却液皮带之类的东西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干过售后或者汽修的自然就知道丰田用的很多零部件都比别家性能高,寿命长。
当然也不是说丰田什么东西都比人家好,比如说万年不变还难用的车机之类的的确不太跟得上时代潮流。举上面这些例子只是想告诉一些日系黑,丰田和雷克萨斯能一直保持低故障率并不是你们认为的只是靠媒体吹出来的,这是事实,而且背后是有它的道理的。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5 12:53:32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答价值观:我认为因地域比如说XX系,就一定是怎样怎样的论调,然后贴标签和扣帽子,都是偏见的。毕竟全球工业一体化的今天,一切都是成本和利润为主导的商业行为,和情怀和性格和民族,都没毛关系。您看到的,都是营销,都是故事,都是他们希望你看到的。这一切,都只是商业所选择的定位不同罢了。


丰田为啥质量好,我就说两点:


1、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对质量管理、流程把控,精细到变态。全球所有车厂,甚至其他制造业都学习的榜样。


2、供应商相互持股管理
丰田的供应商多数是相互持股的。如果你有问题,咱们一起解决问题。我需要什么,你研发什么。供应商常年不换。而其他车厂的供应商,多数是只在关键零部件或技术上,相互持股。


以上两点,就导致丰田的质量非常好。


(解释:相互持股,并不是只找一家供应商合作。比如座椅,丰田的同款同型号的就有泰国的,广东的,越南的。你们哪个地震了,灾害了,战乱了,我就找其他生产(比如泰国11年时洪水) 并且这几个相互持股的公司之间,技术共享,而且丰田供应链贷款,人员培训,生产链搭建,丰田出钱出人出力。这些规定和准则,以及风险的考量,丰田在TPS里都有明确指示了。为了啥?就为了稳定,高效,降成本,可靠性变态……那可靠性变态是为了啥?是为了让全球人民都用上品质上乘的产品?屁。是为了丰田的商业竞争力,为了丰田财团的利益。全球所有的车企,我是说所有车企都是如此,都是盈利机构,无一例外。丰田把很多供应链都纳入自己的公司或持股,或兼并,就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丰田并非高端品牌,所以出货量巨大。以丰田的规模及占有率,养几个厂不成问题,而丰田的优势就是公司运营流程的标准化运作。而同样规模的大众,把钱用到了多品牌运作上面,毕竟大众的营销还是很厉害的。)




其实我想说的是,丰田质量好,极致的好,这只是消费者刚需的其中一个点,而并非全部。如果不拿极端的例子去比较,大众也不是天天修,对吧?你总说你家邻居,你家亲戚,你们家大众就怎样怎样,如果这品牌烂透了也不会到今天成为中国销量第一吧?难道对于丰田粉口中的高品质要求,对于业界来讲算不算质量过剩?我家的索尼电视,83年买的比我年纪都大,现在都还能用。可从商业角度讲,真的好吗?所谓的业界标杆丰田,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真的是众多车厂学不会?还是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精力钱在可靠性上下功夫?这个真见仁见智了。因为品质好,优点是品牌形象过硬,但这一定也是要取舍些其他东西,比如换代慢,比如市场先机,比如不能快速迭代刺激消费……最终并不一定是把合算的生意,就例如索尼。




咱们再换个角度想,如果你不是天天开车出去探险,对可靠性有极致追求的话,那么十年修一次和三年修一次,关系真就那么大吗?为什么不把那一点小小的可能性,换做驾驶乐趣?换做高科技配置?换做体面的包豪斯设计?不买丰田的不一定就是傻啊……(有很多人对这句话有疑问,我解释一下。比如同样的价格区间,用户就会有很多选择,比如马自达阿特兹的运动操控,本田雅阁的动力总成,日产天籁的顺滑舒适,丰田凯的静怡可靠。你告诉我,有全部都占的品牌吗?又不是变形金刚不能两全的啊。就比如说悬挂调教,你是工程师你会怎么调??

你想舒适就必须软,因为要专注过滤减震嘛,
你想运动就必须硬,因为要专注转向支撑嘛。
每个品牌都有细分市场的独特定位和专长,所以如今的市场才得百花齐放。
更严谨的说,即便是同品牌旗下不同的产品调教也会有差异。是为了家庭?为了商务?为了运动?为了我们也不知道为啥但我就是要大大大、长长长、高级高级高级?


以上,


补充:
我并不是说丰田好,也没有说丰田不好,求放过。我只是说下我的想法,和一些事的两面性,各位看官自行哈姆雷特。





再说个事

至于说丰田减配,不是我洗地,我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丰田并非减配。更精确的表达应该是“配置调整”。到了中国之后,有些配置确实会减。但,比如座椅,比如避震,比如主驾驶门的材料,比如内饰做工,普遍是高于供给到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所以我认为,只算是根据本土化做了调整而已,并不能一概而论为减配,并且所有车厂都会做本土化的调整。比如销往美国的车,有的全系无天窗或者标准天窗,而到了中国就必须弄个全景……还有比如说在美国有的车,全系只有顶配有真皮座椅,或者手刹。而到了中国就变成了全系真皮和全系电子驻车………这是所有品牌,所有市场的业界惯例。。。


(利益相关:同事老东家日本丰田)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5 12:53:3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丰田质量管控是汽车行业一流的,奔驰发明了汽车,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丰田搞了一个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有两大特征;准时生产,全员积极参与改善 ,还有一个就是丰田零部件通用化很严重啊,我说一个不知道跑不跑题啊,

你看你这电动调节方向盘的按钮,从凯美瑞一路装配到雷克萨斯lx570,魔性吗?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5 12:53:34 发帖IP地址来自
至少对于今天的车来说,日系和德系质量区别更多体现于对新技术的应用上,以及整个车的设计理念上。
大众运用新技术是很积极的。可以说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和双离合的“歪风”就是从大众开始的。2009年的六代高尔夫几乎全系装配这俩。
然后新技术的缺点大家都看到了:发动机虽然动力很强,却迷之烧机油;DSG虽然换挡速度很快传输效率也高,城市拥堵路段各种不适应。
应用新技术不奇怪,不过把颠覆性的新技术用到买菜车上,大众的步伐似乎不慢...
相比日系车,应用的技术都是小的改动,很少有大变化。卡罗拉2013年之后才淘汰4AT,日产用4AT也很久,本田淘汰5AT就更晚了。发动机一代一代之间也没有特别大的改动(至少对于动力和油耗来说)。
而且日系车用新技术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各家日系车2000年左右上CVT的时候钢带打滑,故障率奇高;飞度的地球梦被反映积碳;CRV 用 iBooster 刹车。


这俩理念不好评价对错,只能说和自身产品的定位匹配不匹配。对于丰田专注买菜100年的定位,不轻易颠覆现有的技术没什么不好。但是要持续钻研现有的技术让它和新技术抗衡,这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已改动)
也希望大众考虑一下自己的定位(BBA基本上已经定格豪华车了,就差你了大众),是要造跑得快的买菜车,还是造能买菜的快车。
我(瞎)估计如果DSG和TSI的应用仅限于高尔夫GTI和R,大众的名声似乎会好一点。
谢谢阅读


副:关于日系车的涡轮
虽然日系车用涡轮的历史能追溯到80-90年代,那些车全是性能车,根本没法比。Evo,Supra,GTR,3000GT,RX7就不用提了,跟买菜车搭边的涡轮车也是 Pulsar GTi,丰田MR2,日蚀,天际线(2.0T版)。没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买菜车!
(这些车相当于高尔夫GTI,嘉年华ST之类的;跟买菜车除了看着像之外没什么不一样的)
这些钢炮,车主像爱惜另一半一样爱惜它们(子曰:车手不需要女人)。细粮供着,专业护理,有求必应,又不用买菜。哪像平民高尔夫一样,整天粗活累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