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中table的遍历详解

论坛 期权论坛 脚本     
niminba   2021-5-23 03:54   3054   0

当我在工作中使用lua进行开发时,发现在lua中有4种方式遍历一个table,当然,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一样,只是形式不同,这四种方式分别是: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for key, value in pairs(tbtest) do 
    XXX 
end
 
for key, value in ipairs(tbtest) do 
    XXX 
end
 
for i=1, #(tbtest) do 
    XXX 
end
 
for i=1, table.maxn(tbtest) do 
    XXX 
end


前两种是泛型遍历,后两种是数值型遍历。当然你还会说lua的table遍历还有很多种方法啊,没错,不过最常见的这些遍历确实有必要弄清楚。

这四种方式各有特点,由于在工作中我几乎每天都会使用遍历table的方法,一开始也非常困惑这些方式的不同,一段时间后才渐渐明白,这里我也是把自己的一点经验告诉大家,对跟我一样的lua初学者也许有些帮助(至少当初我在写的时候在网上就找了很久,不知道是因为大牛们都认为这些很简单,不需要说,还是因为我笨,连这都要问)。

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lua中table并非像是C/C++中的数组一样是顺序存储的,准确来说lua中的table更加像是C++中的map,通过Key对应存储Value,但是并非顺序来保存key-value对,而是使用了hash的方式,这样能够更加快速的访问key对应的value,我们也知道hash表的遍历需要使用所谓的迭代器来进行,同样,lua也有自己的迭代器,就是上面4种遍历方式中的pairs和ipairs遍历。但是lua同时提供了按照key来遍历的方式(另外两种,实质上是一种),正式因为它提供了这种按key的遍历,才造成了我一开始的困惑,我一度认为lua中关于table的遍历是按照我table定义key的顺序来的。
下面依次来讲讲四种遍历方式,首先来看for k,v in pairs(tbtest) do这种方式:
先看效果: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tbtest = { 
    [1] = 1, 
    [2] = 2, 
    [3] = 3, 
    [4] = 4, 
}
 
for key, value in pairs(tbtest) do 
    print(value) 
end


我认为输出应该是1,2,3,4,实际上的输出是1,2,4,3。我因为这个造成了一个bug,这是后话。

也就是说for k,v in pairs(tbtest) do 这样的遍历顺序并非是tbtest中table的排列顺序,而是根据tbtest中key的hash值排列的顺序来遍历的。

当然,同时lua也提供了按照key的大小顺序来遍历的,注意,是大小顺序,仍然不是key定义的顺序,这种遍历方式就是for k,v in ipairs(tbtest) do。
for k,v in ipairs(tbtest) do 这样的循环必须要求tbtest中的key为顺序的,而且必须是从1开始,ipairs只会从1开始按连续的key顺序遍历到key不连续为止。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tbtest = { 
    [1] = 1, 
    [2] = 2, 
    [3] = 3, 
    [5] = 5, 
}
 
for k,v in ipairs(tbtest) do 
    print(v) 
end


只会打印1,2,3。而5则不会显示。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local tbtest = { 
    [2] = 2, 
    [3] = 3, 
    [5] = 5, 
}
 
for k,v in ipairs(tbtest) do 
    print(v) 
end


这样就一个都不会打印。
 
第三种遍历方式有一种神奇的符号'#',这个符号的作用是是获取table的长度,比如: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tbtest = { 
    [1] = 1, 
    [2] = 2, 
    [3] = 3, 

print(#(tbtest))


打印的就是3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tbtest = { 
    [1] = 1, 
    [2] = 2, 
    [6] = 6-9#/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060120
帖子:212021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