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逆大势”的公司,张坤狂加仓,股价还创新低!这是机遇?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财经小猎豹   2021-5-21 21:29   5132   0
这是一家“逆大势”的公司,易方达张坤提着30亿砸进去,结果是什么?大家肯定猜不到,股价不断刷新低,不是高,是低,可谓是跌跌不休。


大家再猜猜,这是一家什么公司?




答案:这“打酱油”的中炬高新。


张坤买入时下手有多重?


截至2021年4月9日(目前最近的数据),易方达张坤所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只基金合计持有中炬高新7400.02万股,占其总市值的9.29%。最新是否卖出,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张坤的过去投资上看,一个季度从1900万股(年报数据),加仓到7400万股,这个速度,直接是加了3倍之多,如此之猛的加仓,短期卖出的可能性应该不高。






如果大家看一季度的中炬高新走势,处于明显的下跌,为啥张坤敢买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那段时间,你敢买入吗?


对于中炬高新,小猎豹的看法是,作为行业老二,不该有如此“惨不忍睹”的市值,不及海天的十分之一。


产能

这是一个调味品行业的大问题,产能不单单只是提高生产数量,更为重要是的产能升级带来的生产成本下降,从而提高毛利率。


大家去看海天和美味鲜的毛利率,海天是直接吊打,而且是连续10年的吊打。


规模优势使得海天拥有更稳定、更低的原材料价格,同时也带来更优的产出成本,特别是人均创收,海天是970万每人,美味鲜是255万每人。


今年阳西三期技改开始释放产能,中山厂区升级扩产项目计划明年末建成投产,有序推进,值得期待。


渠道

调味品是一种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即使所谓的无添加,短时间之内,海天美味鲜李锦记都能推出来,但是为什么千禾做得那么好,这就要看销售了。


同质化的产品能出圈,销售是关键,不然千禾不会每年砸20%的销售费用。


销售直接反馈出现的数据,那就是经销商数据。


中炬高新地级市覆盖率 88%,区县级别覆盖率48%。海天是地级市全覆盖,区县级别覆盖90%。终端数量,目前海天是30万,中炬高新在8万个。


对比之下,美味鲜是不是弱爆了,确定如此,毕竟调味品是占山为王,但我们也看到,美味鲜的成长空间就在这,经销商、终端、地级市覆盖率等等,都是未来销售的突破口,另外,美味鲜在东北、华中、西北、西南等广大市场,存在大量空白区域有待公司开发。


渠道这块做好了,就是跟第一步的产能结合起来,成本端下去,收入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正视问题:


1、量其实就是渠道,得渠道者得天下,得餐饮者得渠道。调味品渠道主要有两类,商超和餐饮,餐饮是占比最大的渠道!美味鲜目前收入占比只有20%,海天60%,确实是明显的,这点短时间内是很难突破的,详细的参考之前写过的文章。


2、海天味业掌握行业的定价权,海天今年不提价,小弟就只能干看着,要不然一季度利润下滑也不会说是原材料上涨导致。


3、材料成本上涨,会不断挤压公司的利润,这就相当考验公司的经营水平和管理策略,做不好市场份额会被别人吃了,处理好就可以吃下很多许多中小厂商的份额,可谓是发展带来了机遇和风险。


管理改革

目前市场上对于中炬高新的改革预期不高,特别是去年业绩和一季度业绩出来,美味鲜的业绩不及预期,净利润再度下降,市场直接用业绩投票,认为中炬高新改革不太顺利,股价也先跌为敬。


这个没的说了,中炬高新在原本是国企的背景之下,管理实在是不行,大家看管理费用就知道,另外就是没有什么股权激励,高管就拿工资。


但目前确实有点改革,就从广告费用上看,20年已经8600万,这是18年的两倍左右了。至于未来能否提高管理效率,销售效率,还需要一步一步来。

也有一部分投资者建议中炬高新更名为厨邦味业,认为改名成功也是管理改革的一部分,这点公司终于开口了,为什么不改名,就是因二股东不同意,认为更名忽视了公司历史,但是目前还在沟通中,未来可能会改名。


还有就是收购厨邦公司剩余股权,这个也是被市场诟病,如果能合理收购,也会被认为是管理改革的成果。


小猎豹认为,在市场不看好中炬高新的改革之下,超预期的可能性就越大。


总结一下吧,产能扩张+渠道下沉+管理改革=成长空间大。


请注意,这里面很多是小猎豹自己错误的思维和不正确的逻辑,分享出现,更多是想跟大家交流学习。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85
帖子:1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