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38《健康导医》名医微课第一讲“微笑面对高考”公益微课首战告捷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温州绿色之声   2018-5-25 05:00   3036   0




马晓韵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执行副主任
心理救援队副队长
温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
先后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专业进修学习。
临床工作十余年,经验丰富,擅长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情感问题,危机干预及各类神经症等治疗。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预约电话:86188516



5月23日晚上7点,由温州人民广播电台FM93.8《健康导医》、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联合浙江省温州中学共同推出的公益微课准时开课。
来自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马晓韵为高三学子以及家长们做了主题为“高考在即,让我们微笑面对"的心理微课分享,近500位学生、家长以及家长在线听讲。

前40分钟的微课分享分为四块内容
第一部分
与考试相关的心理
第二部分
考前家长该做什么

第三部分
考试期间家长该做什么

第四部分
考后家长指南




一、与考试相关的心理
简单的说,考前出现紧张和焦虑,其心理根源在于个人对未发生的事的一种可能结果的预期或假设进而出现心理矛盾和困惑,自信心降低,是源自对不确定性的期待和不安。根据目的的不同,考试可分为诊断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诸如单元测试、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中和期末考试、普通高中阶段的模块考试(学分认定考试)等,都属于诊断性考试,其目的在于了解判断学生学习状况,并对学习具有反馈和激励作用。诸如中考和高考等,属于选拔性考试,也是竞争性考试、淘汰性考试。因此面临高考,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其实是属于正常现象。
所以我们首先要把情绪正常化,而非妖魔化。很早心理学家就研究过焦虑、压力对我们的影响。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的是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二者真正的关系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负相关,反而是呈倒U型关系。








        适度焦虑反而能帮助工作效率的提升

家有考生的日子,家长可能比孩子更煎熬。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可以知道,事件不能影响我们,影响我们的是对事件的看法,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调整认知来改变情绪。建立合理的面对高考面对学习的心态。
合理认知是什么呢?两个方面:一个是面对高考,一个是面对发挥。但我们扪心自问,家长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当我们和孩子说考试不重要,我们心里或许在期待孩子能一鸣惊人?当我们说考试没什么可以紧张的,我们自己却战战兢兢如临大敌?现代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孩子会无时无刻不在模仿我们的言行,但却不会仅模仿我们希望他们模仿的。也就是说,我们嘴上说放松没用,他们更会感受和在意我们是不是真的放松,会观察我们的非言语信息,同时还这一切又取决于我们的亲子关系,关系越紧密,情绪和处理问题的一致性就越强。
因此,很多时候,教育拼到最后拼得不是方法,不是理念,而是父母本身价值观和情绪的稳定性,身传大于言教。
面对高考或人生其他的一些挑战或压力,在心态上我们要先有几点认识:
1
焦虑不是完全是坏事,中等强度的焦虑反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2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在伴随着焦虑的情绪下顺利完成;
3
人生不应该存在一个完美的节点或定义,高考也好,其他选拔性的挑战性任务也罢,也只是人生众多选择中的一个而已;
4
任何挑战和机遇想要完成都需要实力、心理和运气的共同作用;
5
学会用“成长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去思考,能力都是可以发展的,包括心理素质。





家长需要避免的言行与观念
首先是言语上。
当我们在孩子每次获得成就时,我们具体、真诚地肯定他的付出和努力,就可以在他心中埋下成长思维模式的种子,那对于他来说,每一项任务每次挑战都当成成长的机会,他会愿意花更长的钻研,他会主动选择困难的任务。
同时肯定要满足具体、稀少和真诚三个特点,所以轻易不要夸奖,真遇到非常值得肯定的情况时,家长不妨这样说,“你最近的成绩很稳定,一直以来你也付出很多努力,我们相信你会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的”,或者“你最近的成绩是有一些波动,但我们看到你能及时总结和查漏补缺,一直来的努力我们也都看在眼里,我们相信你会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的”等等
实在没有可以肯定的,那与其空洞地祝愿成功还不如换成关心的话语,这样传达的信息是“爸爸妈妈不仅关注考试,更加关心我”。
然后是行为上。
很多人都会问我,面对高考了,我们作为父母要做些什么。而我的意见是最好能顺其自然。
其实上这并不容易,面对高考临近,很多父母容易出现一些行为。
比如唠叨。比如过分关心。还有过分干涉。
家长可以用行动传递一个理念,“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关口,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也是我们人生的一种经历,爸妈愿意和你一起去经历和体会。”这样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陪伴,同时运用我们给予的力量和方法。还是那句话:你是个什么人,比你怎么做要重要得多。
同时第四点很重要4、寻求心理老师或专家的帮助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说明孩子正处于严重的考试焦虑状态,需要立即寻求心理老师或者专家的帮助:
  • 肌肉紧张,心中加快,血压增高,额头出汗,手足发凉等;
  • 经常产生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胆怯,  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心理;
  • 眼花耳鸣、头昏脑胀,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
  • 心慌、出汗、头昏、失眠、厌食,尿频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二、谈谈考前家长该做什么
1.注意孩子出现“高原现象”
在总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四五月份,有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复习很努力,也做了大量的习题,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面有所下降。这种现象就是复习“高原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上不去,甚至出现滑坡现象,脑袋也昏昏沉沉的。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进行调整。
(1)帮助孩子调整认识,树立信心。
(2)提醒孩子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改善思维方式。
(3)引导孩子调整身心,不打疲劳战。
(4)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5)不打疲劳战。
2、孩子压力过大
在考试中,突然的、持久的高强度的脑力活动也会导致一种绝对的焦虑,如果严重化,也会导致情绪浮躁、思维反应迟钝、甚至大脑空白,有的同学称其“大脑突然短路”,或者“阻塞现象”。
由于考试中的焦虑是绝对存在,根据焦虑的成因可以和孩子事先做一些模拟和演练:如果是因为遇到较难的一类题目,不妨大胆的跳过,然后回头再解决,如果情形比较严重,则需要暂时闭上双眼,尽量去除一切杂念,强制保持大约30秒到1分钟(在考场行这段时间的足以让心理上感觉很长,且足够重新调整大脑)休息状态,然后继续作题——磨刀不误砍柴工,耽误的时间,足可以用清新的思路缩短的作题时间来挽回。
平时,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寻找一个锚点。
第二个方法是,用左手握紧一个小球。
第三个方法,设置一个例行的准备动作。创造一个自己的例行准备动作。
3、孩子脾气见长了
临近高考,如果孩子变得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焦急烦躁,情绪不稳定,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在疲惫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有时也很容易发火。内向的考生这个时候可出去散步,看看风景,平复心情;外向的考生在不伤害他人和自身的情况下发泄一下,如大笑、大哭、打枕头等,但要有度,否则引起情绪失控,只会适得其反。
同样,孩子若总是觉得精神难以集中,总是走神,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吸引。
当注意力集中得不是很好,也可能是疲劳所致,最好先放松一下而不是拼命地去看书,适当放松一下再回到桌前看书时,会发现你的注意力比没放松前强很多。有些考生复习得很累了,在有厌倦心理的情况下,注意力就难以集中。这时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些比较容易做的题目,不要做非常难或怪的题目,然后从易到难,精神状态会更好一些。






三、谈谈考试期间家长该做什么
1.我应该陪考吗?
高考是对孩子长时间学习效果的检验,家长希望通过某些方式表达对孩子的支持是必要的,但现在社会上的“陪考”现象几乎让我们忘记了这个做法最原始的目的,而演变成一些家长表达自己紧张、不安和焦虑的形式。
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无论家长是否去陪考,建议家长朋友注意如下几点:
(1)营造愉快宽松的氛围。
(2)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3)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考试。
2.失眠不可怕
首先在考试期间不要为了睡眠充足而提前睡觉,按照以前的习惯就可以,不必刻意早睡。高考前夜有的孩子可能会失眠,但在高考中即使失眠,大多数人也会顺利通过考试,这是为什么呢?人的身心弹性很大,偶尔一两次失眠一般不会影响孩子在考试期间的发挥,要相信我们的身体自然会调节适应。
3.开考前半小时巧利用
开考前的半小时,很多孩子会经历非常紧张的状态,如手心(或脚心)出汗、颤抖、心跳加快、频繁上厕所等,尤其是第一场语文开考前的半小时,许多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紧张。家长朋友要提前和孩子交流这些信息,说的过程中不要刻意夸张,只是告诉孩子这些情况比较容易出现或可能会出现,让孩子心理上有准备。另外,家长朋友也有必要提醒孩子,考前半小时,除了执行监考老师的要求以外,还可以做做这些活动:
(1)搓手。
(2)深呼吸。
(3)放松训练。方法同平时训练方法(见第9页)。
(4)想象排忧。方法同平时训练方法(见第10页)。
4.上一门科目考砸了
每次考试过后,建议家长不要询问孩子考试情况。如果孩子主动交谈这个话题,最好都给孩子积极地应付。如果孩子流露出没考好的情绪,不妨这样指导孩子:
(1)高考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高考分数的是各门科目综合的分数。一门考试的好坏并不能反映出你的全部,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尽力去答题,因为考试结果如何已是不能改变的了。“考一门丢一门”,分数不会因你多想一点而多一分。
(2)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下一门的考试。上一门考的不好,更应该集中精力准备下一个考试科目,“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可以这样想“下一门考好了,不就能把上一门的分数给补回来了吗?”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家长对孩子的信任与宽容,会让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考试中的一切,相信您的孩子,他/她一定很棒!





第四部分 考后家长指南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件有喜有忧的事。尤其是高考前后家长的心理压力有时比孩子还要大,然而家长的心态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总地来说,高考过后家长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要尽量保持正常状态,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真诚的沟通,不指责、不批评,最重要的是倾听孩子真实的感受和情绪反应。
(2)接纳孩子的现状,正确评价孩子的能力,不要将“望子成龙”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太多压力。
(3)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孩子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径,鼓励孩子多交往,多运动。
(4)孩子填报志愿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帮着孩子分析,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
(5)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疏导。陪伴孩子平安度过这段等待期。

此外,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下列情况,应该向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由专家,如心理咨询师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接受心理咨询。
(1)行为怪异或退缩,个人卫生疏于料理;
(2)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进食少或多、有轻生念头等;
(3)情绪反应非常大,很容易发脾气、愤怒等。
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发现高三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们能以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复习备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之路!




提问环节

马晓韵副主任的40分钟分享获得了满堂喝彩,在自由提问环节,家长、学子们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以下为部分问题:

怎样寻找锚点,帮孩子减轻压力?

马晓韵
比如让孩子自己想一个词,形容自己的考试状态,有的孩子会说“畅快淋漓”,或者“灵光乍现”。你把这个点抓住,不断去强化,让他下次想到这个点的时候可以快速进入到这个状态中去。



送孩子到考场门口说什么鼓励的话最好?

马晓韵
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家长平时向孩子传递的态度,如果平时给孩子的态度就是包容和支持的,那这个时候即便一个眼神或者拍一个肩膀都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力量,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基本功在平时。


由于家长们热情高涨,原定8点结束的微课堂后延到8点半才结束,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马晓韵副主任表示感谢。











《健康导医》  
       温州广电“十佳广播电视栏目”

《健康导医》是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十佳广播电视栏目”,是温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唯一官方合作的广播栏目。
作为温州开办历史最悠久的一档广播医疗服务类栏目,2007年11月开播至今,主播建芳已经携手一千多位名医作客直播室,率媒体先河为数万名听众预约名医就诊,拥有温州各大公立医院数千位专家组成的名医联盟,听众遍布温州、台州、丽水等周边地区。
《健康导医》实现了音视频同步直播、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呈现的融媒体传播。



栏目播出时间:
温州人民广播电台FM93.8调频广播
周一至周日中午11:00—12:00首播,19:00-20:00重播





       《健康导医》栏目合作单位温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温州市献血办公室、温州市中心血站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温州市妇幼保健所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温州市中心医院
温州市中医院
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幼保健院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儿童医院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