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里面禁吃荤,但是肉和植物又有何分别呢?都是生命。为何可以吃素而不可以吃荤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的论坛用户   2020-12-29 17:56   5825   10
一直对佛法很是敬畏,但是总有一事不能理解。肉和草本都是生命,个人认为植物的生命比动物更为悲壮,一直处于食物链底层,而为什么僧人就可以吃素,却不能吃荤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2-29 17:56:45 发帖IP地址来自
荤腥有所不同。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
腥指动物类食品。

那么荤究竟有什么不好,而要禁食呢?在佛经里荤字不读hun,要读xun,熏的意思,指气味熏人的蔬菜,“荤乃蔬菜之臭者”。《楞严经》云:“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疑。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在另一部经典《楞伽经》中,佛又强调:“葱韭蒜等,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人天。”

五辛是味浊之食,生吃容易生瞋恚心,熟吃容易起淫秽心。佛教讲清心寡欲,尤其道场是香花素果、清净庄严之地,为免扰乱大众修行,所以不吃五辛。


吃植物不算是杀生

1、“众生”一词是梵语“萨埵”的意译,正译“有情”,即有情识的生命,杀生是指杀害有情识的生命。佛教认为有情识的生命(有情众生)是具足八识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的生命。而植物不具备这些。因此植物仅仅算得上有“生命现象”的物质而已。而称不上有情众生。

2、尽管《阿含经》里有“阿赖耶”,但直到有宗才开始提“阿赖耶识”,进而成为大乘唯识的理论基础。上座部不承认“阿赖耶识”。早期巴利藏《中阿含》里,很多理论还只是雏形,佛陀最初只将生命简单分为人、动物和植物。不杀生戒的本意是不杀人和动物,不损害植物。其本质是主张众生平等和慈悲心。《五分戒本》说:“若比丘杀众草木,波夜提。”也就是说,对植物也要有慈悲心。

3、现代科学有针对植物智能(Plant Intelligence)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对植物无神识的观念造成颠覆。

4、佛教教义不是完全禁止吃肉的(吃肉也只能吃三净肉)。佛教传入中国,至南朝梁武帝才颁行法律禁止吃肉。当然吃肉也是有规矩的,在家佛弟子也吃肉只能吃三净肉

三净肉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眼不见杀,即没有亲眼看见动物临死的凄惨景象;
第二、耳不闻杀,即没有亲耳听到动物被杀死的声音;
第三、不为己所杀,即不是为了自己想吃才杀的。


食素一来减少了动物被杀的可能,正如当今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二来通过食素身心得以更加清净,张养了修行人的慈悲心。是大乘行者的本分和大乘菩萨精神的表现。同时素食的健康性和环保性也被当今更多的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证明,更多的人(不仅佛教徒),包括很多名人也都纷纷投入到素食的行列中去。为众生,为我们的地球开始吃素!

佛教似宗教而非宗教,类哲学而非哲学,通科学而非科学。希望题主可以真正了解一下。你会受益匪浅。

推荐书籍:

《佛陀的启示》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

《正信的佛教》
《学佛群疑》
《佛学入门》 圣严法师

《正见:佛陀的证悟》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佛教常识答问》 赵朴初

祝好!
3#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2-29 17:56:46 发帖IP地址来自
难怪佛教末法。其实戒荤和杀生扯不上关系的,戒荤是为了去口腹欲的执著!菜市场买来的肉又不是你杀的,怎么会扯上杀生问题呢?其实释迦摩尼时代是不戒肉食,那时候耕地少,森林多,狩猎为主。释迦摩尼带领弟子化缘要饭,也不可能挑三拣四,只要吃那时候很金贵的谷物粮食。所以戒荤不是戒肉,是戒的葱姜蒜这类气味很大的东西,因为那时候都是山洞里七八个人围一圈打坐实修,吃了葱姜蒜,气味大,严重影响他人修炼,所以视为严重干扰,不允许吃。后来佛教传入汉地,发展为大乘佛教,而且有了严格的宗教形式,就把肉食也放入戒律中了。其实没有对肉食的执著,吃不吃都没关系。而有了对某食物的偏爱,顿顿吃豆腐都是欲望!
4#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2-29 17:56:47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药!

发上现代文的佛经,贤友看了自有答案。

婆罗们啊,鱼肉不是荤腥;真正的荤腥是指一切恶行,及一切不善法的杂染。


《荤腥经》的由来:在释迦牟尼佛尚未出世之前,有一位名为‘荤腥’的婆罗门,与五百弟子出家为苦行僧之后,就进入了喜马拉雅山苦修。

他们在大山中自建茅棚,每天都以根果为食物——自此从未曾食用任何的鱼肉类。但也由于此,苦行者们的身体缺乏碱性与酸性的食物,导致每一位都得了黄疸病。

于是他们自忖:为了摄取碱性和酸性类的食物,就必须得要暂时离开喜马拉雅山,到有人群的聚落中,乞食所欠缺的营养食物。

于是苦行者们就暂时离开喜马拉雅山,来到了有人群的聚落。当到达村落的边境时,住在村落里的人看到了他们,纷纷欢喜地出来的邀请及供养这些苦行者。

在用餐完毕后,人们又提供苦行者们床、用品、食物、器具等一切日常生活用品,并说:“师父们啊,请安心的留下来住在这里,无需为生活食物及用品担忧!”

说完,村人便走了。翌日,村人又来供养苦行者们。而且,从此以后,每天都有村人来供养……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四个月。

苦行者们因为摄取了足够的营养,身体慢慢地恢复元气,变的健康起来了!于是就对村人说:“朋友们!我们已经恢复健康了,该是离开的时候了!”

于是,村人们也准备了许多的油、米…等食物,让苦行者们带回到他们所住的茅棚中食用。就这样年复一年,苦行者们到了一定的时间,

都会下山来到这个村落,接受村人的供养;村人们也很有默契,知道苦行者们会再度莅临的时间,都早已准备好用最恭敬的心及食物,等候苦行者们的驾临及应供。

在某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终于诞生在人间了。当他证悟成道后,说完第一部《转法轮经》之后,不久来到了舍卫城,并暂住在那里。

世尊观察到那些苦行者的得渡因缘已经成熟了,于是率领比丘僧团离开舍卫城,前往苦行者们所乞食的村落。

村人看到庄严的世尊及其圣弟子们,随即就欢喜的大供养一番。世尊接受供养后,就对恭敬供养的村人们开示说法。

村人们由于听了世尊所说的那些法,有些人证得初果须陀洹;有些人得到二果斯陀含;有些人证悟三果阿那含;更有些人因此而出家,证得了四果阿罗汉。

然而,世尊只停留一天的时间接受供养及说法,隔日就返回舍卫城了。在世尊走后不久,那些苦行者也来到了这个村落,准备要接受村人的供养。

但是在应供的过程中,苦行者们觉得很不对劲:因为不再像之前那样热情款款的相待?于是纳闷的问其中一些村人:

“朋友啊!为什么你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热络的迎接、招待我们了?是不是你们的村民受国王责罚而有所苦恼?还是因为闹饥荒了?或者有其他比我们更具戒德成就的出家人来此处?”

村人们回应说:“师父!不是因为王罚,也不是因为饥荒困扰着村人;而是佛陀出生在这世间,那位佛陀来到这里开示后,令很多人受到佛法利益的因素。”

此时,苦行者们听了这件事后就问:“你们是说‘佛陀’来到这里吗?”

村人回答:“是啊!师父,我们是说佛陀。”

如此三问三确认‘佛陀’,苦行者心想:世间难得听到有‘佛陀’!于是心满意足的又问:“那位佛陀有吃荤腥类吗?”

村人疑惑不解地反问:“什么是荤腥呢?”

“居士!所谓荤腥是指鱼肉。”

“师父,佛陀有受用鱼肉。”

‘荤腥’苦行者听了,心中很难过,他想:那可能不是真的‘佛陀’。但又作意想想:诸佛名号在世上是很难听闻到的;

也许我应该去会会他,与他交谈一下,或许就可以知道是否真的佛陀了!于是,他便起身前往佛陀所驻足的地方出发。

而苦行者‘荤腥’婆罗门,渴望见到佛陀的心情——就好像母牛要生小牛一般的急迫。他在四处探寻与赶路,好不容易终于达到了舍卫城。

‘荤腥’婆罗门带着自己的随众,进入舍卫城的竹林精舍。此时看见世尊正准备为大众说法;苦行者们就慢慢地前往靠近,保持沉默而不礼拜的坐在一旁观看。

世尊看到了‘荤腥’等人的到来,就以平常亲切的方式寒喧问候;苦行者‘荤腥’于是就问世尊说:“尊者乔达摩,你是否有吃荤腥呢?”

世尊反问:“什么叫做荤腥?荤腥是什么?”

苦行者‘荤腥’回答:“荤腥就是鱼肉类啊!”

世尊说:“婆罗们啊,鱼肉不是荤腥;真正的荤腥是指一切恶行,及一切不善法的杂染。”

接着,佛陀又说:“婆罗门!其实像你这样问我关于荤腥食物的问题,早在上古时代,就有一位名叫低舍的婆罗门,也同样询问过迦叶佛关于荤腥食物的问题。

而迦叶佛所解说的答案,也和我现在对你所说的一样。”…自此,就是《荤腥经》典故的由来。

《荤腥经》偈颂的由来:在很久以前,迦叶菩萨修满八阿僧祗与十万大劫种种波罗蜜后,最后一世在波罗奈婆罗门家中投生。

而迦叶菩萨未来成佛后的第一个弟子——低舍婆罗门,也同样在这一天投生于婆罗门族的家中。

从小,他们俩个就一起玩、一起长大……有一天,低舍的父亲告诉低舍一个预言:“迦叶以后会出家修行证悟成佛;而你也将会在他的坐下出家,然后离苦解脱…”

低舍听了父亲所说的预言之后,就跑去找迦叶菩萨并说:“朋友!我们两个同样都出家好不好?”迦叶菩萨允诺答应了。


时光过得非常的快,他们两个都长大了。有一天,低舍告诉菩萨:“走吧,朋友!我们该去出家修行了吧?”

菩萨此时并未答应,于是低舍心想:‘也许是菩萨心智未开,所以不想离开。’然后,就自己一个人到仙人堕处出家,之后就在森林的山脚下盖茅棚自修。

迦叶菩萨虽然没有出家,但却在自己的家中用功,他勤修数息法,然后达到四禅定力并证得神通。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皇宫外的菩提道场出家,出家后仅用七天的时间,就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佛陀。

成佛之后的迦叶佛,来到仙人堕处为二万个苦行者初转法之轮,而这二万个苦行者听了佛法之后,就在迦叶佛坐下出家,也证得阿罗汉境界。

当时有一位名为期期的迦尸王,供养侍奉这二万位出家众的衣服、饮食、医药、卧具等日常生活用品。

有一天,仙人堕处来了一位找药草的波罗奈居民,当他来到了低舍苦行者所居住的茅棚时,就礼敬茅棚裡的苦行者,然后站在一旁。

低舍苦行者看到他,便问他:“你从哪里来的?”居民说:“师父,我从波罗奈来的。”

低舍苦行者又问:“在那里有什么特别消息吗?”居民回答:“师父!在那里有一位名为迦叶的修行人,已经成佛了!”

成佛?低舍苦行者听到世间难得的名号(佛号),心中生起莫名的喜悦与欢喜,脱口就问:“他有没有食用荤腥类呢?”

居民疑惑的问苦行者:“什么是荤腥?”低舍苦行者说:“就是鱼肉啊。”居民回答:“师父,世尊有吃鱼肉。”

低舍苦行者听到世尊有食用荤腥,心中非常难过;于是决定要去迦叶佛那里,求证并阻止其食用鱼肉类的荤腥。

低舍苦行者随手带了简单的资具用品,然后日以继夜的赶路,终于在一天傍晚,抵达了波罗奈而进入仙人堕处。

此时,低舍苦行者看到世尊坐在座位上正准备为大众开示说法;苦行者于是靠近世尊,保持沉默而不礼拜的站在一旁观看。

世尊看到了苦行者,就以平常亲切的方式寒喧问候;然后,低舍苦行者就问世尊:“尊者迦叶,您是否有吃荤腥呢?”

迦叶佛回答:“婆罗门,我不吃荤腥。”低舍苦行者听了,就随口赞叹:“太好了,尊者迦叶!您没有吃别人的尸体,

真是太好了、太美妙了!这样对您的出生背景、姓氏和家庭(婆罗门种族),是一切恰当的事。”

显然,低舍苦行者所指的荤腥,与迦叶佛所谓的荤腥,是不一样的、是有差落的!但是迦叶佛不当场点破说明的原因,

是因为决定翌日不托钵,而在接受期期国王的供养时,藉着这样的因缘对苦行者低舍,探讨及说明有关荤腥的定义。

隔日,期期国王看到为乞食而游行的比丘僧团中,没有见到世尊时,就上前询问世尊的下落;

当他知道世尊还在寺里时,于是就准备了许多种肉制品的食物及稀饭,送到寺院供养世尊!

此时,世尊早已铺好坐具及座位,等待着迦尸王期期的供养,在一旁的苦行者低舍,自己也煮了叶子来吃。

当期期国王带来供养世尊的食物时,苦行者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见到的事实:他看到世尊喝了肉类所熬的粥后,竟然一片接一片、一口接一口的把肉往口中塞。

苦行者低舍觉得自己好像被耍、被欺骗,于是,他愤慨地质疑兼骂的说:“迦叶!你说谎,你打妄语;

你说你不吃荤腥的,但是,你现在手里及口中的是什么?你这样的言行举止不一,是被诸佛所批评苛斥的!”

接着,苦行者低舍又说:“那些住在山脚下吃森林树木、根果、草叶维生的贤人们,是不说妄语的!那么迦叶你呢?这算什么?”

于是苦行者低舍,连续说了三个偈颂讽刺、辱骂、反问迦叶佛:“那些食用正当取得的娑摩迦(芝麻、粟栗类)、

金古罗迦(瓜子类)、支那迦(山上的豆类)和叶果、根果、藤果的人,他们不会为了感官欲望而说谎。”

“吃别人施舍的、精心制作的精美食物,吃稻米制作的食品,迦叶啊!这样的人吃荤腥。”

“迦叶你曾说:‘荤腥对我不适宜。’梵天的亲属啊!而你又吃精心制作的鸟肉米饭。迦叶啊!我倒要问问看:你说的荤腥是什么?”

面对低舍情绪忿怒所说出的讽刺、辱骂及反问,迦叶佛回答如下的偈颂:“毁灭生命,杀、砍、捆、偷盗、说谎、行骗、欺诈、虚伪、与他人之妻同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放纵爱欲,贪食美味,沾染污垢,信奉虚无,不公正,难顺应。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粗暴,鲁莽,背后骂人,背叛朋友,冷酷,骄傲,吝啬,不肯向任何人施舍。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忿怒,迷醉,固执,偏颇,欺诳,忌妒,吹牛,骄傲自大,与恶人交往。荤腥是这些,而不是肉食。”

“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恶,他们品行恶劣,负债累累,造谣毁谤,弄虚作假。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鱼肉。”

“斋戒,裸体,削髮,束髮,不吃鱼肉,身上涂灰,穿粗皮衣,侍奉祭火,世上许多不朽的苦行、颂诗、供奉、祭祀、顺应节气,所有这些都不能净化一个没有摆脱疑惑的人。”

“那些人在世上对众生肆无忌惮,取人之物又伤人之身,邪恶,残忍,粗暴,无礼。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那些人贪婪,充满杀机,经常作恶。因此,他们死后走向黑暗,头朝下墬入地狱。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鱼肉。”

“智者守护感官,控制感官,立足于正法,喜欢正直和温和。他摆脱束缚,抛却一切痛苦,不执着所见所闻。”

迦叶世尊就这样反覆地讲述这个道理,这位摆脱荤腥、无所执着、难以效仿的佛陀,用各种偈颂阐明这个道理,这位通晓颂诗的苦行者明白了这个道理。

听了迦叶佛讲述的这些摆脱荤腥、排除痛苦的妙语,苦行者低舍谦恭地向如来致敬,当场选择出家。

《荤腥经》共有十四个偈颂,前三个偈颂是苦行者低舍讽刺、辱骂、反问迦叶佛;而中间九个偈颂,则为迦叶佛回答低舍的答案;

最后二个偈颂,则为结集经典的长老撰述而成。根据《荤腥经》注解书中的记载:当‘荤腥’苦行者,听了释迦牟尼佛所讲述的这些道理之后,

便请求在佛陀的座下出家,其五百位随从苦行者,也跟随着‘荤腥’出家。而‘荤腥’在出家后不久,即证悟四果阿罗汉。
5#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2-29 17:56:48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首先问题里有个错误,就是肉类不属于荤而是“腥”,佛陀是允许僧人或居士吃三净肉的(他本人也吃肉,佛陀最后涅槃之前生病就是因为食用了不新鲜的碎猪肉)他反对的是对于食物的挑拣,信众所供养的食物无论是什么都应该一视同仁,至今南传佛教依然保持这一传统。而不吃肉主要是大乘佛教的传统,现在主要在汉传佛教里被恪守,藏传佛教虽同属大乘佛教,但是藏区自然条件特殊,可食用的植物稀缺,因此肉类为生存所不可或缺,不吃肉的原因主要是慈悲。 戒律里明确禁止的是杀生,而吃肉会大量增加杀生行为,题主可能想问的是为何杀植物不属于杀生,因为佛陀对于世间万物的分类与现代科学不同,现代科学里有生命、非生命,而植物属于生命,佛陀把世界分为有情、无情,人类、动物属于有情,植物属于无情,杀死一直鸡,它会产生恐惧,嗔恨等各种烦恼并带来一系列后续连锁反应,而切菜砍瓜不会产生这些,因此并不属于杀生
6#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2-29 17:56:49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为佛陀对生命的定义和现代科学不同,是两件事情。
7#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2-29 17:56:5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严格的说,佛陀菩萨都是连植物也不吃的,但是人具有局限性,总要食物维持生命,两者相较取其轻,相对而言,动物比植物更有感情更有思维,更容易生气愤怒和复仇!!!!不吃他的肉,不喝他的血,不扒他的皮,就不容易遭遇复仇。人类遇到种种违缘痛苦,战争等都是杀业的果报之一,为了自己为了大家,还是好好的发大悲心,慈悲利益众生吧。
8#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2-29 17:56:5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只是梁武帝的个人爱好,不过人家是皇帝,这个政策就传下来了,不过竟然能维持这么久真是不可思议。当年刚推行的时候爱吃肉的和尚尼姑们很不开心的。
9#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2-29 17:56:52 发帖IP地址来自
虽然不懂佛法,但是总觉得这个禁荤更像是一种心境,不应该执着于植物动物生命之类的。记得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里有句话:我嘴里吃肉,心里却不想吃,你嘴上说不吃,心里却想吃。
10#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2-29 17:56:53 发帖IP地址来自
佛教不杀生指不杀有情众生,就有有色受想行识的众生,植物在佛教里面不是有情众生,是无情众生,没有意识,但是作为人还是需要吃东西才能存活,所以就只好吃无情众生了。
而且当年释迦牟尼佛在的时候也没规定必须吃素,他们是化缘而吃,化到什么东西就吃什么东西,也有肉食的。后来才出现越来越多的戒律,吃素有助于更好的培养慈悲之心所以慢慢变成了僧人的戒律。
我还听过一个法师说过,植物矿物等没有意识,没有“我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已经成佛,都成佛了所以僧人吃它又有何妨?歌利王当年层层肢解佛祖时,佛祖都能做到心无怨念。
11#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2-29 17:56:54 发帖IP地址来自
佛教的思辨性最强,所以受众最少

为了保持思维的澄明,素食最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18703
帖子:62384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