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可转债市场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在优质资产供应不足、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市场中异军突起,也是企业融资扩容的重要渠道。与之相伴的是可转债首日涨幅不断刷新历史、中签率屡创新低,市场参与者的高度热情让可转债成为不容小觑的“香馍馍”,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可转换债券没有风险。
近日一则关于提前赎回“泰晶转债”的提示性公告引发了一场可转债投资“惨案”。5月6日晚,泰晶科技公告决定对“泰晶转债”行使提前赎回权;5月7日,泰晶转债开盘大跌30%触发熔断,截至收盘,泰晶转债暴跌47.68%,转债价格从前日收盘的364.94元直接跌至190.92元。让我们来复盘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可转债是什么
可转债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简单说就是一种可以转换成普通股票的企业债券。其本质是债券,但同时具有债权和股权的双重属性。持有人既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也可以行使转换权,按照发行时约定的转股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者资本增值。
长期以来,可转债始终是个相对小众的融资工具,每年发行数量及发行规模均有限。但2017年开始可转债发行数量开始大幅增长。2017年2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修改,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时间间隔、定价、规模等方面均加强了约束;加之2018年以来由于股市震荡下跌,通过定向增发融资难度加大,可转债作为定增的替代工具,逐渐受到企业及投资者的重视和关注,发行规模开始成倍增长。2019年融资规模更是创历史新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可转债的方式融资,可转债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投资品种。
数据来源:wind
可转债投资逻辑
泰晶科技可转换公司债券于2018年1月2日起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债券简称泰晶转债,债券代码113503,发行总额为人民币2.15亿元,共计21.5万手(215万张)。我们就以泰晶转债为例了解一下可转债的投资逻辑。
本质上,可转债是上市公司在发行公司债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份期权,成为“债券+期权”的组合,该期权赋予了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转股价,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权利。简单来说当正股价格高于约定的转股价格,该期权就值钱,持有人可行权;若正股价格低于约定的转股价格,该期权就不值钱,持有人会选择持有至到期或在二级市场出售变现。为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人双方利益,可转债还附加了向下修正转股价条款、强制赎回条款、回售条款等重要条款,这些条款和转股价格构成了可转债期权的关键要素。
一、债券方面
泰晶转债发行期限为六年,票面利率根据公告为:第一年0.40%、第二年0.60%、第三年1.00%、第四年1.50%、第五年1.80%、第六年2.00%。在发行期满后五个交易日内,泰晶科技将按债券面值的108%(含最后一期利息)的价格赎回未转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如果我们将泰晶转债视为一支纯债,在不违约的前提下,按面值100元测算此债年化收益约为2.2%,作为一只评级为AA的纯债来说,这个收益实在太低了。那为何投资者依然趋之若鹜呢?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提及可转债的可转换性。
二、“期权”方面
在低收益的债券基础上,作为其收益补充,可转债在发行时即赋予了债券持有人在约定时间内可按照转股价将其所持有的可转债转换为公司普通股票的权利。
其中,转股价是指可转债发行人承诺持债人在未来用债券兑换正股的成本价,相当于可转债与其对应正股股票之间的兑换“汇率”。泰晶转债初始转股价为25.41元/股,后两次因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因素将转股价调整为17.90元/股。由转股价还可测算出转股价值为可转债面值/转股价格*正股价格。
当正股价格高于17.90元/股,即持有人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兑换更高价格的股票,持有人可行权,将可转债转换成股票从而赚钱套利,同时卖出股票变现,或继续持有并接受后续股票的涨跌损益。(当然还可以将转债价格和转股价值进行对比,如转股价值低于转债价格,可以直接出售可转债变现)
当正股价格低于17.90元/股,即持有人需要以高价格兑换低价格的股票,持有人不行权,而是选择继续持有(等待正股上涨)或在二级市场出售变现。
三、重要条款
1.提前赎回条款
触发提前赎回条件通常包含两种情形:1)正股股价与转股价利差过大;2)未转股可转债余额较低。
泰晶转债提前赎回条款:在本次发行的可转债转股期内,如果公司A股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含),或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未转股余额不足人民币3,000万元时,公司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本质上是希望促成投资人转股)
提前赎回条款就是本次“惨案”的直接导火索。根据最新公告,在3月30日至5月6日期间,泰晶科技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不低于23.27元/股(即17.90*130%),已触发“泰晶转债”的赎回条款,公司决定对已发行的“泰晶转债”行使提前赎回权。
2.回售条款
回售条款是对持有人的保护性条款,该条款约定在某个时间段内,如果正股股价下跌太多而触发回售条件,则持有人有权将手中的可转债以约定的回售价格提前卖回给公司,减少时间成本。
泰晶转债回售条款: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最后两个计息年度,如果公司股票在任何连续三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70%时,可转债持有人有权将其持有的可转债全部或部分按债券面值加上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回售给公司。
当泰晶科技正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2.53元/股时(即17.90*70%),转债触发回售条款,泰晶转债持有人可行使提前回售权。
3.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
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是发债公司的权利,该条款给了发债公司应对回售条款时“自救”选择权。本质上,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目的是为了低成本融资,并在约定时间内促使持有人转换股票,既能改善公司资产结构,又能避免直接用现金还款。因此,当正股价格跌幅过大,触发回售条款时,发债公司就可以选择下调可转债的转股价格。而对于可转债投资者而言,下调转股价格意味着可转债价值的上升。
泰晶转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在本次发行的可转债存续期间,当公司A股股票在任意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90%时,公司董事会有权提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并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表决。
泰晶转债暴雷
一般而言,因可转债的可转换性及其转股价的设定,转债走势通常是跟随股票的,下图将泰晶科技(黄线)及泰晶转债(白线)近一年走势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自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初,转债和正股走势一直具有高度相关性,但3月下旬转债价格突然暴涨,4月1日盘中触及420元的最高纪录,后续高位震荡,直至5月7日暴跌。
数据来源:wind
5月6日晚间,泰晶科技发布公告,决定对“泰晶转债”(113503)行使提前赎回权。这一公告意味着在高位接盘泰晶转债的持有人将承担巨额亏损,资金纷纷出逃。
泰晶转债价格大跌的直接导火索是上市公司宣布强制赎回,而本质原因则是之前市场太过投机,导致可转债大幅溢价,转债价格大幅高于转股价值,即转股溢价率太高,缺少股价做支撑。简单来说,如果投资者以5月6日的收盘价买入泰晶转债,再将其转为股票,就相当于花364.94元买入只值134.7元的股票。一旦公司强制赎回,必然导致暴跌。
此前已有机构投资者表示,泰晶转债走势已经背离正股,非常不合理,机构不会参与这轮行情中,背后主要是游资投机爆炒。这也和可转债的交易制度有关,可转债具备交易成本低,可T+0交易,无涨跌幅限制等特点,另外部分可转债流动盘较小,成为了高风险偏好游资炒作的极佳对象。
上市公司强制赎回已成定局,债券持有人目前有三个选择:
一、等待赎回
可转债赎回价格为100元并附0.4%利息,与暴跌前一日收盘价364.94元相比,最高亏损72%,也就意味着除非所持可转债买入价格在100元以下,否则一旦触发强制赎回将产生巨大亏损。
二、选择转股
根据转股价17.9元测算,截至5月6日收盘,转股价值=转债面值/转股价格*目前股价=100/17.9*24.12=134.75元,与当日可转债市值364.94元相比,最高亏损63%。
三、出售变现
按照5月7日收盘价190.92元出售测算,较前一日最高亏损幅度同样高达47%,但相较前两者算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无论何种选择,高位投机者均损失惨重。泰晶转债“惨案”的发生,究其原因是投资者的“赌性”及不清楚规则,很大一部分投资者风险意识依然不高。泰晶转债投资者遭强赎也算是给投机者当头一棒,给投资者足够的教训,有利于转债市场长期理性稳定的发展。
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好转以及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在盈利、政策和流动性影响下,机构普遍认为后续A股行情可期。在资本市场改革提速背景下,各项资本市场改革制度陆续推出,有助于提升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参与热情,转债的期权价值也会随之得到提升。作为个人投资而言,可转债打新不失为一个风险可控、收益可期的策略,但二级市场炒作仍需谨慎对待。
如果觉得不错,请帮忙点个“在看”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