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信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三者各有哪些特点?

论坛 期权论坛 工作     
孙乙   2018-11-1 06:33   43480   10
参见 中信恋上百度 “新生儿”百信银行如何突围?
随着百度和中信联手合作推出直销的百信银行,BAT 终于都设立了相应的民营银行。
试问,这三者各有哪些特点呢?
目前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运转的怎么样?
未来你更看好哪一家?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韩少腾  2级吧友 | 2018-11-1 06:33:54 发帖IP地址来自
仅说一下自己的客观感受,可能没有很深的理解,仅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1、微众银行,作为第一个网络银行,也是李总理当时首先视察的银行,在成立之初具有非常强的象征意义,也赚足了大家的眼球,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感觉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发展方向,先是一、二把手相继离职,之后招商银行停止接口调用,对微众银行的影响可想而知。现在上线的APP也没有退出特别有特色的理财服务,基金是类似余额宝的零钱管理,个人感觉发展还是很难的。
2、网商银行,这个没用过,可能主要针对线上商户,自己直接接触的不多,但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在低调发展,慢慢探索,在金融领域,阿里的经验更足,更知道如何处理与传统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而且现在蚂蚁金服已经全牌照,在没想好银行怎么发展之前,可能还会积累再积累,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网商银行已经蔚然长大。
3、百信银行,百度在金融领域的涉足之前一直欠火候,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可能跟公司的基因有关,这次直接跟中信银行合作,算是下了血本,而且百度钱包现在每笔都有回扣,暂时不知道跟银行的合作有多深,但感觉难度不小,毕竟两个不同背景、文化的公司一块搞,不知道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

以上只是自己的感受,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才刚刚开始,互联网企业通过自己掌握的大数据、用户逐渐进入到传统金融领域,传统金融领域也在努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吸引更多用户,两者的重叠可能会越来越多,目前来看,网络银行的体谅还太小而且数量少,还很难对传统银行造成致命一击。
3#
王昆鹏  3级会员 | 2018-11-1 06:33:55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倒过来谈你的问题,与其回答更看哈哪一家银行,不如讨论哪一种互联网+银行的模式会有更好的发展潜力,说的更细一些,从盈利性、规模、社会影响度三方面,哪一种模式会做到更好
1、网商银行,因为来源于自身互联网交易平台,本身模式具备一定的植入营销基因,价值有淘宝这个天字一号平台,盈利性、规模都能相对做到NO1,这个是不容置疑的吧,但社会影响度来说,就只限于停留在有该平台用户上,在此产生的影响力也是相对的。所以综合说来网商银行从这一点看来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个支付宝,,从阿里的社交化营销我们可以看出,支付宝越来越侵蚀到其他领域(生活缴费、签字申请等),所以说,网商银行要做到升华,与支付宝的多方位融合是一个关键点,毕竟,金融的初衷,是解决资金的融通问题,“支付”是就是那个KEY

2、微众银行,为对此了解不太深,但有关注到其“微粒贷”,说白了,这种做法在很多业内人看起来毕竟算是简单,仅仅依托于微信流量中客户的行为分析,采用大数法则做风控(所谓大数法则,10多年前银行信用卡审批早就采用,不是新玩意),只做了个小额信贷而已,如此,在盈利性、规模、社会影响度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暂时还没看到微众银行让人觉得有亮点的。如有此银行的同学,望分享

3、火爆的“百信银行”。因为尚未出现任何实践性信息,不好妄加评论,只是类似互联网+金融的大鳄联盟,一是符合天朝政策导向,二是符合资本市场口味,想必此直销银行后续都能有很大的文章可以玩玩
不过个人感觉中信银行算是毕竟均衡发展,不想招商偏向零售,兴业偏向机构,但做直销银行,个人的理解应该更偏向零售业务居多,此O2O结合,两边的火候感觉上都是有那么一些欠缺,不过说转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碰撞出火花了,毕竟强了任何一方,都可以独自上马啦

胡乱说之,莫见笑
4#
Tony Wong  2级吧友 | 2018-11-1 06:33:56 发帖IP地址来自
感謝生於這時代,錯過了80年代的改革浪潮,不了解當年鄧爺爺改革開放的勇氣,民間對於鬆綁後的無條框是如何適應和求生。

傳統銀行對於存款的敏感度,第一次親身感受是多年前一立項建議上交到高層,以免流失存款作依據而否決了。

如革命先烈說的,人是擋不住潮流的,不然是會被遺忘。不到兩年光景,香港金管局逼於落後世人太多而急急出台了電子錢包條例。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各種方式進入了香港市場。最為激進的微信支付甚至借用信用卡渠道,作為資金入口,代用户渠道費。

這些新貴都是搶占平常百姓日常開支的資金運轉,一旦這成了市民生活習慣,除了存款以外的資金就被架空於互聯網公司的資金池。傳統銀行就只剩了提款機角色了。

假設沒有法例條條框框,互聯網公的短期資金池就瞬間可以引伸到存款類的中長期資金池。資金停在自己平台上,利息、投資理財都是輕鬆營運的。

這個攻城掠地模式是很有趣的。互聯網公司立足於生活平台運轉提供資金使用便利。傳統銀行基於上百年行業穩重風格,相關法規保護大家的小金庫。對戰城池方向,剛好是相反。雙方護城河,剛好就是法規。

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和百信銀行,剛好就這改革浪潮的第一線三雄。

個人概括三者特點,是「商、眾、信」。

BAT 里,集商家一身的肯定是阿里,天生就B2B出身,B2C 發家,和大量中小商家緊密共生,衍生消費者關係的生態圈。最好下手的,當然是商家的公司營運資金借貸,另一面依據消費者習慣評估出來的類似信用卡的貸款消費。這一領域,阿里是吃定了。

電商上輸了一次又一次的騰訊,借上O2O 贏得漂亮,一下把微信支付带到大家生活中,在支付場景上一步步吃掉了支付寶。在線下生活的資金消費己把握了。也一樣贏掉了這部分資金。

一如BAT 目前情況,百度是不太入流的巨頭。沒了生活場景,一切成空,也就談不上可以有自己的支付工具。

沒了支付場景,只靠搜索引擎的大數據,就如你總看著別人搬家,換家具,穿衣服那樣猜人家收入和消費能力一樣。能靠譜嗎?這樣的大數據,是最次的數據。

直銷銀行的第一個面對的客戶認證問題,是各公司共同面對的問題。中國在這方面是基本不會是問題,相關部門出台的方案,肯定是一視同仁,統一平台和方案。

最後也就剩下一個「信」字了。

傳統銀行,有現成金融團隊如:法規專業人士、風控管理和資深產品業務專才。在故有領地上,這可以省很多時間提供專業產品。

這可預見的戰爭,傳統銀行是逃不了,贏不了,就只有被遺棄。中信銀行很有遠見的參與其中,擁抱改革。以傳統可靠的銀行形象,立起「信」字。但充其量能做的,只是防止己有銀行客戶流失而己。

互聯網鐵律,手上只要有人,有人有一切皆可能。在過去十幾年的互聯網戰爭里,線上線下生活圈都被阿里、騰訊瓜分了。任何一家傳統銀行都是無法再參戰。相反,有人就有錢,有錢在手是很好找金融產品供應的。

總論是,直銷銀行,一開始就是阿里和騰訊的戰場。新舊合作模式,最多是上個時代的最後努力。
5#
Bright Wu  2级吧友 | 2018-11-1 06:33:57 发帖IP地址来自
百信银行作为中信银行转型的一种模式,在业务上依托于中信银行传统业务,突破传统银行网点的地域限制,是传统银行对抗互联网金融的无奈之举
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作为首批五家民营银行,在形式上是纯网络银行,在业务模式上相对于传统银行有很大的区别,网商银行依托于阿里的金融生态,集电商,小微等数据于一身,是其最大的优势,所以产品主要面对小微企业。
而微众银行方面,腾讯集团作为最大股东,其背后庞大的社交资源是最大优势,以个人社交及背后的数据库,其产品主要面对客户是个人小贷,其发布的微粒贷,是很有互联网血液的网络贷款产品。
最后,感谢题主平台。
6#
吴红毓然  3级会员 | 2018-11-1 06:33:58 发帖IP地址来自
由于远程开户未开放,假设百信银行得以通过监管审批,三家银行实质上都在做直销银行业务。

互联网公司做银行,有文化磨合、业务模式摸索等,目前尚难判断。

网商银行目前做小贷业务,微众银行已经分析很多了,见财新报道:【微众难题】远程开户落空后,网络银行没有获得理想开局,正在寻找次优选择http://weekly.caixin.com/2015-09-25/100856484.html




具体请见:【BAT都成立银行,然后呢?】在金融布局上相对后发的“百信银行”需要解决牌照、股权以及业务前景问题http://opinion.caixin.com/2015-11-19/100876007.html
7#
匿名用户   | 2018-11-1 06:33:59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只喝一点点  3级会员 | 2018-11-1 06:34:00 发帖IP地址来自
腾讯除了抄游戏,毁IP,让熊孩子偷父母钱充值就没别的了
百度?卖假药的开银行,你敢去存钱?

这三者也就网商最靠谱,毕竟是改变了世界的男人,不服不行
9#
王俊勇  2级吧友 | 2018-11-1 06:34:01 发帖IP地址来自
先上图。
http://qd.qixin007.com/qxb.html (二维码自动识别)


总体来看,两年之内打了208场官司,法院判决后找不到送达对象,只有选择公告送达,执行当然也会成为一个问题。应该坏账率较高吧。这只是从数据看出来,实际情况不得而知。
10#
匿名用户   | 2018-11-1 06:34:03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64
帖子:5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