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企业招聘一定要211和985院校毕业的?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我是混社保的   2018-9-24 00:12   2866377   9
找工作时经常碰到有些企业要求应聘人员毕业院校为211或者985,这是为什么?算是就业歧视吗?
----补充-----
下面很多人提到是过滤应届生的,其实我是在工作经验要求3+年以上的要求中看到的。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污师傅  2级吧友 | 2018-9-24 00:12:54 发帖IP地址来自

能接触到的高学历人群有限,家族里虽然也有TOP名校的博士,但一年见不了两次,几乎无交流,完全不知道人家的世界是怎么回事。

前年进知乎,因为抖机灵而有幸认识了一帮比较优秀的年轻人,还进了一个群,基本都是985、211在校或毕业的,本科和博士占其中大概三成,硕士占其中大概七成。

和他们这些年轻人在一起,对我提升很大。我被一个北外的硕士经常批评,说我理论太差,写的都是车轱辘话。我觉得他说得蛮中肯,还激发了我新一轮的学习主动性。他们都差不多的学历背景,和他们在一起久了,也就不觉得这群年轻人有多优秀了。

直到我到了一个新公司上班,一下子就明白了:

没有对比,真的没有伤害!

新公司业务新,人员也新,之前有个高管给老板出了个主意:要培养自己的人才!所以就唰啦啦招来了一票的90后,应届生都好几个。

我们小地方小公司,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余地,反正都是本地几个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学历是真的全日制本科。这几个年轻人也不能说不好,但教他们做事也确实是真费劲。

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不懂,而是压根就不愿学。

现在的年轻一代能念到本科都不可能有多笨,但那种思想上的懒真是丧心病狂。做事极为草率和马虎,交代下去的事情都完成了,但完全没有质量概念。要是批评了,他就回你一句:你倒是给我定个标准啊!

你真定了标准,他又会给你说这里我做不到,那里我完不成。

感觉他们多数还处于学生的思维状态,工作就像做作业,以前敷衍老师,现在敷衍领导。

周末来加班的年轻人,当着领导可认真啦,领导前脚一走,他后脚就收拾书包回家找女朋友去了。

六七个年轻员工里面,也就一两个稍微靠谱一点,虽然做事还是很多瑕疵,但是起码态度是端正的,提出修改意见至少他们还会去认真落实改进。


通过知乎认识的这帮年轻人,学习主动性、学习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真的是截然不同。

一个从英国读硕士回来的白富美,就怕自己口语退步,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英语晨读,还要深度解析一篇《经济学人》的文章;

一个央财保送都不要,要自己考上财研究生的,为了专心学习,手机只有晚上才看看,白天都放宿舍里;

一个法国回来的工科硕士,基于兴趣每天晚上翻译一首法文歌曲发公众号,几乎没有间断,两个月不到,才几十个粉丝就拿了原创认证;

……

以上种种,只是冰山一角。反正从这帮年轻人的身上,我是深刻体会到了那句话:

比你有天赋的人比你还努力!

故事说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大企业校招一定要985、211毕业生了。

当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对员工挑三拣四的时候,他一定是找寻最为简单和省事的方式。能上985、211的学生,至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有一定保证的。

也不是说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都不好,但大企业招人都是批量化生产,实在没心情和时间和你玩私人订制。

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淘汰赛,你输了一场没关系,但是你输了一场就一定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追回。当然,拼爹的不在此列。可拼爹也不能拼一辈子啊!

所以骚年们,努力学习吧!


3#
朱英楠David  3级会员 | 2018-9-24 00:12:55 发帖IP地址来自

真实的答案很简单:为了提高招聘效率,节省招聘成本。


世界上有两种企业:人人都想去的企业,和没人想去的企业。

只有前者有资格要求一定要985/211毕业生。

很多小公司可能来一个面一个都行。


对于人人都想去的,比如投行、咨询、BAT、FLAG还有大国企等竞争激烈的企业,HR做不到每份简历仔细看一遍看看这个人是否有亮点。

所以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设一些硬门槛:硕士毕业、GPA X.X、英语四六级等等,都是和985/211类似的“自动过滤”的方法,只考虑过了门槛的前N%的候选人。


这显然不是最妥当的方法,因为门槛以下也一定有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所以这些硬门槛基本上都是针对缺少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设置的,企业的核心招聘目标只有一个:综合效率和成本,招到TA能招到最好的人才。

但进入职场之后,每个人的价值会不断通过年复一年的升职加薪来证明,所以企业都会不断的从竞争对手公司挖来积累了多年经验和专长的人。

总之,校招进不去的企业,日后还有机会,但前提是在某一项专长进行了深度积累,并且这一项专长对于想要去的公司拥有巨大价值。

4#
葉笠夫  2级吧友 | 2018-9-24 00:12:56 发帖IP地址来自
招聘成本的问题吧。

985/211的身份是经过高考这个门槛筛选过一次的,尽管这个筛选过程并非完全客观合理,但对于企业来说,利用这个已经被筛选过一次的结果,可以大大降低招聘成本。

一般来讲,经过高中三年的洗礼,能考上211/985的同学,都是相对聪明,勤奋,有目标,有毅力的人,这些人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是相通的。至于企业需要的其他品质,比如沟通,表达,合作这些,可以通过后续面试过程筛选出来。

实际上不仅仅是211/985这个条件,招聘条件上的任何硬性要求,都是一次粗放的筛选过程。本科学历,英语六级,工作三年以上等等,无一不是希望通过这些硬性条件减少候选者的范围,从而增加招聘效率,节省招聘成本。

当然了,被硬性条件排除在外的员工,肯定有优秀的,不过,那又如何呢?每年211/985毕业的学生那么多,足够他们挑选了。
5#
红色蓝德  3级会员 | 2018-9-24 00:12:57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们的企业(传统行业)也想招985/211背景的呀,但我们吸引不到这样的员工,就算招进来了,也留不大住啊!

回答这样的问题容易得罪人,但面对Zhihuer普遍的高素质,也打不了马虎眼,就说说我们的实际情况吧。

做个说明,本人本科与研究生都与985/211有交集,观点可能受到影响。

曾经先后参与招募与管理过数百个下属,有约5-10%的人属于985/211院校毕业的,其余为其他院校毕业,有约10-20%属于大专院校毕业的。

十多年下来,两点最深的感受,分享如下:

1: 985/211毕业生平均来说工作的完整与完美程度比其他毕业生有显著的领先。

对于工业行业来说,工作的不完整和不完美造成的往往是次品甚至是废品。以产品开发为例,虽然公司有相应的检查与验证流程机制,但百密一疏,在多个环节上的不完整/不完美造成的就是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甚至产品开发失败。

我们曾经有一个重点项目开发失败,在测试阶段产品就是达不到设计要求,真的是问题百出,连外行人都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来,最后项目进展不下去,几个项目组成员先后辞职开溜。最后,项目主管,一个普通高校的博士,也提交了辞呈,到临近一个市的高校任教去了,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图纸与代码,飘然而去。最后我们总结项目失败教训的时候发现,项目组成员中,负责机电液与软件的成员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几个人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都不算出色。项目失败,用人不当是第一原因。

我们的一个老工程师,985/211教育背景的,出的设计文件像教科书一般标准准确,无人不服,交给他的工作任务,你大可以放心......

有的时候我就在想: 一个优秀的学生在从小学到大学15-16年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里能够把作业做到完美或者接近完美,这么多年里养成的习惯,基本可以伴随他一生了。优秀是一种习惯,这是有道理的。

反之,一个学生,在15年左右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只能做对大约60%的功课,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面对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要他一下子要做到接近完全正确,这确实勉为其难。习惯于不够优秀也是一种习惯。

2: 985/211毕业生的平均学习能力要强不少,尤其是自学的能力。

我们发现,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除了少数一些研究型的岗位,对于大部分工作来说,智力因素对工作成绩的影响远没有在学校里时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大。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同时进入单位的一批大学生,几年下来,就开始像长跑比赛一样,逐渐拉开了距离,领头的往往是教育背景比较好的。大家看一下咱们政治局委员的学历也许能够同意这个说法。

仍然以我们单位为例,前几年退休的一个专家,老浙大的毕业生,之前上学时没怎么学习过英语也没有学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家一大把年纪自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学英语,单位里90%以上的年轻人的英语比不上老人家,外国的经理也好工程师也好也无不连连称赞,很是佩服。

这种快速的学习能力,加上长期的学习习惯,在时间轴线上数十年的持续积分,不拉开距离不领先才怪!

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不继续学习,也许能够胜任工作,但要做到优秀几无可能。

我曾经在好多年坚持给新员工做入职培训,每次时间大约几天到一周。培训下来,我基本能够有一个判断,哪些员工能够出人头地,哪些员工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非常准确。

譬如,在培训销售人员的时候,由于新招募的销售人员背景多样,碰到比较专的知识点,即使我讲两遍有相当多的人还是听不懂,于是我就列出书单,要求参加培训的新销售回去自学相关知识,并写出一个逐字稿来说明该知识点。由于是销售人员,你不仅要懂,还要讲得明白,最好通俗易懂,让客户能够理解,所以要求写逐字稿。我做了安排,但有意没有说要检查,也没有说要什么时候要考核。由于培训安排的非常紧凑,学员要自学或者写逐字稿只能安排在下班以后了。等到培训结束的前一天,我来一个检查,提问有哪些人回去自学了的,有少部分人举手说自学了,等我再问有多少人写了逐字稿的,几乎就没有人举手了。按照我们的经验,如果学员写了逐字稿能够把这个问题给讲明白了,他肯定就掌握了。等到最后一天培训结束时,安排一个小考试,就考这个题目,凡是考试成绩好的,大多是教育背景比较好的,而且很有意思,愿意自学愿意去写逐字稿的,往往都是教育背景比较好的。就是这个题目,还是有一部分人考不出,这些人不是说学不会,他们是典型的压根就懒得学,只要你没有惩罚措施,就不会学习的人,他们也缺乏荣誉感,习惯了平庸,又对自己特别好的人,非常珍惜自己的精力与时间;所以,公司制度设计时的惩罚和淘汰机制,就是针对这些人的。

更有意思的是,几年跟踪下来,培训期间表现优秀的学员后期往往工作出色,典型的强者恒强!

真的,有一部分人是非常懒的,懒得连为自己赖以谋生和养家糊口的技能都不愿意投入一点精力和时间,就靠着哪本来就非常有限的技能过(糊弄)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些人有很大比例来自于组织的不够好要求比较低的学校。

当然,就在我们公司我们的团队中,有部分优秀的同事,最初的教育背景并不好或者比较差,但他们后来做的很出色,这些人都有一些明显的共性:他们有强烈的内生向上的动力,能够持续学习,能够每天战胜懒惰拖延与胆怯!

对于招不到985/211背景员工的单位来说,想办法甄别并招募:有内生向上动力的,有持续学习习惯的,能够战胜懒惰拖延与胆怯的员工,他们同样是金疙瘩。只是要甄别并招募这样的员工,难度很高,对于招聘人员和招聘流程的要求也高很多。难怪,有实力的公司只愿意招聘好背景的员工!

一家之拙见,见仁见智,希望有所帮助!

P.S.

看到有人说企业招聘要求985/211是为了设置门槛,起到过滤作用,降低招聘的负荷。这对于我们这样的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真的不是问题,我们为了招到优秀的人才,能想到的办法几乎都想到了,浏览简历这点工作算个啥,之前我经常发现我们人事小姑娘在甄别人才方面把握的不是很好,后来凡是我的部门招聘,我要求所有的简历全部发给我,你不要给我过滤,我自己来选。我曾经在人事排除掉的候选人简历堆中,扒拉出2-3名货真价实的候选人,然后联系他们,通过面试把他们招募进来,如今他们几个都是顶梁柱,确实造化弄人。

6#
stormzhang  4级常客 | 2018-9-24 00:12:58 发帖IP地址来自

利益相关:非 985、211 学校毕业。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企业不是你的家人与朋友,对你没有那么多的了解,在信息不够的情况下,我只有参考你之前的成就,而 985、211 就是你人生前十几年成就的一个很好的证明,辛苦努力了十几年,好不容易考上了 985、211,就业的时候再没点优势才真正的是不公平。

比如我在招聘的时候,见过很多大专、985、211、非 985、211,甚至还有国内外名校的,在差不多同等能力、水平情况下,我也会优先选择学历好的,起码说明这家伙人生前十几年比较努力,比较靠谱,但是如果能力明显的有差距,我还是会优先选择能力而不是学历。

如果非 985、211 的觉得企业这种招聘很不公平,那么有些企业招聘要求本科,那么大专学历的会不会也觉得不公平?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会不会也觉得不公平?

说白了,有些企业招聘要求 985、211 不过是一个筛选门槛的问题,这不是歧视,企业招聘人才是有成本的,而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提升效率,自然会设置一些招聘门槛,985、211 出来的就一定都是人才么?显然不是。非 985、211 的就一定比较差么?更不是了,说不定他们老板就是非 985、211 毕业的呢。但是在我没法足够了解你的能力的情况下,我只有相信 985、211 毕业的比非 985、211 毕业的平均素质与能力要高,有限的招聘时间我没法招到天才,但是起码可以找到综合素质还可以的,这种方式筛选就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式。

然而 985、211 也只是在你工作的前两年有优势,当你工作很长时间了,还经常把 985、211 挂在口中,只能说明,除了 985、211,其他你没有拿得出手的了。

所以,985、211 毕业的同学找工作有优势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是不要骄傲,不要把 985、211 当做自己一直的优势,工作中你依然需要努力,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否则你可能只会有学历这点优势了。

非 985、211 毕业的同学也不要气馁,这是人家前十几年努力的成果换来的优势,我们必须得承认,但是我们得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努力、有想法、有态度、有能力,企业是会慧眼识金的,尤其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学历就不再是优势了,这个时候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所以工作之后努力提升自己,比你花钱再去考一个高学历的证书有用的多。

7#
孙小美  2级吧友 | 2018-9-24 00:12:59 发帖IP地址来自

知乎潜水一年了,爆过照(以为很有用然并卵气死了),写过干货(特别干的干货),抖过机灵(跟本没人看),没想到是这么一篇随手写的小东西过百赞了。其实这条写的有点不负责,我也的确承认有很多不是所谓的985、211毕业的旁友们要更加优秀,但是没办法,的确有公司招聘就是明确写着非985、211不要,不过更加良心的公司可能会再加上一行小字“特别优秀除外”。所以无论上了什么大学,记得只要保持优秀的自己,就都有机会,与诸位共勉!——来自一个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考上985、211的学渣

原答案:

可以通过正常努力达到的,叫“标准”;不能通过努力达到的,叫“歧视”。

比如有些企业招聘需求上所需要的各种执照、文凭,这些都是可以公平竞争得到的,是一种能力的证明,这些就是招聘当中的标准和要求;但有些招聘条件的“招男不招女”或是“不招东北人”,这些是预设好的,不是通过个人自身能力的提升就能达到的要求,才是歧视。

考上“985、211”很明显属于第一种。

8#
机智的E君  3级会员 | 2018-9-24 00:13:00 发帖IP地址来自

核心原因——降低筛选成本,关于这一点楼上前辈们已经回答的非常好了。分享一下自己的个人经历,主要想说三点:

1. 纵向看,学历歧视并不仅限于985/211

商科,尤其是金融/咨询应该是学历歧视最严重的领域。我本科是国内一所十几名的985,研究生是美国今年排第四的商学院,然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饱经歧视(主要是本科学历被卡)。国内校招筛选简历还是卡本科第一学历的居多,毕竟研究生很多海外学校五花八门的专业,HR也分不清哪个好进哪个难进。

一开始我也义愤填膺地觉得给我一个机会去顶尖咨询公司面case interview,不见得就比清北复交的本科生差啊,可怎么连个入场券都不给?后来知道了那些顶尖咨询公司,多的每家每年在国内招的应届非MBA学生大概十几二十个,少的一只手能数过来。这样的公司一共算20家,满打满算一共不过招小几百人,除去实习留用的,更是少的可怜。因此哪怕对于清北复交和顶尖欧美本科的学生来说,能进的也只是凤毛麟角,那么公司的确没有理由把筛选简历的范畴扩大到普通985/211。

再有一次面某500强top 10公司的管培终面,总监拿着我的简历划出本科学历跟我说:“你这里应该写着清华才合理,你本科学历和研究生不搭,步子迈大了你也难受吧。”我记得那天面试完我在公司楼下一个人哭了两个小时。

虽然难过是真,但后来也想明白了,不是说我的本科就那么不好,只是跟清北复交比确实不够好。根本原因还是自己高中的时候远远不如那些能去清北复交的人付出的多。如果让我仅仅因为一个研究生逆袭就立马跟这些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才是真的不公平。我这两年申请和读名校研究生的努力应该被考虑,那为什么别人几年前考上清北复交并且顺利毕业的努力就不该被考虑?我后程发力没错,可是清北复交的大部分人是一直在发力(清北复交GPA低的学生也是过不了顶尖公司简历关的)。

研究生逆袭改变命运吗?是,和我自己原来的命运相比更好就是改变了命运。但这种改变,不妨碍之前走过的人生路依然every step counts. 名校研究生是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加速,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彻底重赛。既然上本科的时候落下了,之后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加速才可能超车,这是我认为的公平。

2. 横向看,学历歧视也并不仅存在于有985/211设定的中国

虽然美国总体对于名牌大学的看重程度小于国内,也不存在如国内这样985/211的政策性名校,但仍然存在target school的说法,尤其是在商科领域。所以学历歧视是一个市场行为,不是我国特有的政策行为。

一般而言,如果XX公司在某校career fair上出现,或者有专门的info session,那么大概率这所学校就属于XX公司的target school范畴。比如美国的本科top 20基本都是投行的传统target school.

当然,target school的同学只是更有几率进入到面试的筛选,并不保证录用。而非target school的学生也有机会录用,只是过程普遍会更艰难。美国的顶尖投行/咨询,每年都能看到一些综合排名四五十的公立大U毕业生,但这些人往往要比target school的同学花更多的心思(比如更努力地networking找内推,下面一段会详细说)。

另外,美国和国内一样也存在对于名校研究生的歧视,甚至比国内更严重。不少美国名校在官网会写上只有本科以及特定学院的研究生属于“alumni” (校友),研究生“校友”很多都是不被承认的。知乎上也见了好几次藤校的本科校友指出藤校研究生“不属于校友范畴”。

3. 重点:被卡了学校背景能怎么办?——找内推、做实习or曲线救国

在美国,如果一个非target school的同学想要进大牌投行,networking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所谓networking,就是通过自己的关系网联系到能够帮助自己进入到这家公司的人,比较直白的目的是拿到内部推荐。普遍的套路是翻校友录或者Linkedin,找到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校友or朋友or朋友的朋友,发一封诚恳的邮件表明一下自己进入这家公司的意愿,顺带说说自己为什么适合这个工作。之后进展的好可以发展到打电话、见面喝咖啡等,最后取得内推资格。其实这个过程挺辛苦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研究生才到美国,对语言、当地文化都不是很熟悉的中国学生而言,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

在国内,美式的networking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不太行得通了(但也可以试试使用校友资源or向HR自荐,聊胜于无)。国内的内推大部分都是靠家庭的资源。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某些领域本来就需要一些有社会资源的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金融,不少券商/银行都把家庭社会资源这一项放在门面上说了,我甚至都见过券商网申要求写家庭资源这一项的。《欢乐颂》里的关关就是靠家里的关系进入了摩根华鑫,理论上以她的学校背景不靠家里的确没什么希望能进。

如果在国内既没有家庭资源也非名校出身,到了毕业的时候发现被想进的公司硬卡了学历,那大概率只能曲线救国。比如工作2-3年再参加公司的社会招聘,一般到了这个阶段主要看之前的工作经验,对于毕业院校的限制就没那么严格了。像快销、四大、IT行业对于学校的要求就比券商、咨询明显低,见过不少在这些行业工作几年跳槽进券商、咨询的例子。另外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工作几年去读MBA,如果MBA能读欧美名校,一般对于本科学历的“洗刷”作用是大于普通硕士的。尤其如果在国外找工作的话,国外HR对于你国内学历的好坏是没什么概念的。

如果想校招直接逆袭,那么大一大二就要开始有意识的从一些不是非常正式的实习做起。比如咨询公司的PTA、券商的各种分析助理岗,比起暑期实习要容易进得多。但是这些机会大都在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国内学商科地理位置非常非常重要。在大一、大二积累一些这样的实习经历和人脉,大三或者之后读研就更可能申请到好公司的暑期实习,留用的概率还是挺大的。即便未能留用,这些经历也能让自己在和名校学生的竞争中具有一拼之力。

特别说一句,券商的核心岗位基本都要研究生,所以想进券商的同学在找实习之余,也需要早做读研的准备。如果选择国内考研的话建议报考大城市的985或者顶尖财经211。在这些学校读研对于进券商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边上学边积累券商的实习经验,加上读研的时间比较长,能做很久的实习。在这一点上海归硕士相对来说就吃亏一些,尽量抓住寒暑假的机会吧。

(如果我当年能懂得自己现在写下的所有这些,能少走多少弯路╮(╯▽╰)╭)

用喜欢了好几年的一句话做结尾:Better to run than curse the road

——与其感慨路难行,不如马上出发。

------------

被几位HR大大点赞了,有些被专业认可的高兴呢。

9#
艾庆兴  2级吧友 | 2018-9-24 00:13:01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四毕业签华为西安以后有幸和当时西研所几位高管聊过几次,也曾询问过此问题,得到的答案基本上是一致的:不是说其他院校的学生里面没有出类拔萃的,而是985,211里面学生满足他们要求的比例更大,筛选成本更小,因此,很多企业愿意放弃那一小部分精英而达到减小招聘成本的目的。
事实上这样的策略很有效。

补充一点内容:
大四时候有幸给华为校招出过机试题,然后被安排给西安各个大学做机试辅导讲座,实际上就是教学生怎么速通机试(不牵扯漏题,但是的的确确有走捷径的嫌疑)。我也对此产生过疑惑,这样岂不是把那些大学四年学计算机的和大学四年没学过计算机的人放到同一个起跑线了吗?
得到的答案是:一个人学了四年计算机勉强通过机试,另一个人学了一周也过了,你觉得进入企业以后谁更有潜力?
985也好211也好反应的不是现在的能力,而是学习能力,未来的潜力。
10#
赖明星  3级会员 | 2018-9-24 00:13:02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本身是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是无可厚非的,所以非985的学生不要觉得不公平,不服你也考个985(客观的说,985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水货比大家想象的还多,我更欣赏终身学习者)。

企业招聘之所以要求985,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普通学校的学生实在是太水了。而且,985学生足够多,企业为了降低招聘成本,就要求985毕业了。

当然,就这样,企业的招聘成本也是很高的。我几年前在网易实习,看到地上一堆实习招聘的笔试试卷,绝大部分学生来自985学校(如浙大、上交、华科、武大)。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绝大部分人的笔试成绩不到40分,满分100分!

我后来也参加网易的校招笔试改卷工作,都是985高校的学生,改试卷尽可能松,能满50分都很少。

所以,进这些大公司,都是自己跟自己竞争。就好比每年考研大军一样,大部分都是打酱油的,真正复习的没有几个考不上。

愿认真的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都算不上是理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