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签署华为总裁办邮件
2月16日消息,在4天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署了一封内部邮件,题为《打造引领战略领先的“华为军团”,怎样才能避免“叶公好龙”?(之一)作为公司创新主体的2012实验室及研发体系的博士员工群体为什么流失》,这封内部邮件的标题还挺长,而且主要内容也非常重要:华为创新部门,为什么会面临博士员工离职率高的问题?
任正非签署的这封华为内部邮件中,给出了博士员工流失的具体数据:
从2014年到2018年这5年里,入职华为的博士员工累积平均离职率为21.8%,即5个博士中就有1人已经离职。而2014年入职华为的博士员工,到2018年时,有43.11%的人已经选择离职。
华为博士员工离职率
总的来看,华为公司的博士员工离职率是较高的。在网上有个提问《一个稳定的企业,员工离职率多少是正常?》其中有个回答是这样说的:
首先,不同性质的企业离职率的标准是不同的,一般研发型企业趋向于稳定,而生产型企业则离职率会偏大一些。
一般来说,企业的离职率在3%-10%范围外,则说明需要关注人力资源问题,国内企业,除了国企外,其它企业(外资及民营)因为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所以离职率偏高,就离职人员分析可以发现偏向年轻化。一般来说,大的知名外企,在稳定阶段,年离职率在5%以内,这个数据可作为参考,另外一些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及公司,例如华为,它的正常离职率在10%以上。
所以离职率的意义更多的是用于发现组织内部是否存在可改进的地方,而不是在于具体数值的比较。
从这个答案中,我们至少能得到两个数值,一个是正常企业的离职率应该在3%到10%范围内,5%是正常值;而华为也在答案中被提及,称因为其内部竞争激烈,因此正常离职率会在10%以上。
但如今华为内部的博士员工离职率平均高达21.8%,显然任正非作为创始人是应该关注一下人力资源的问题了。
华为创始人 任正非
通过华为内部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博士员工离职的原因是岗位与个人技能不匹配、主管技术能力弱致自身发挥受限、自身特有优势无法发挥、夫妻两地分居、薪酬等问题。
其中受调查的82名离职博士员工中,有34人的离职原因是“岗位与个人技能不匹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呢?
华为的这封内部信,在任正非签署1天之后,被发在了华为心声论坛上,也引起了不少的共鸣,其中一位华为员工留言说:
原来博士也存在随机分配的问题,什么时候能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叫不醒的装睡者。
其实华为内部一直有应届生随机分配工作岗位的“惯例”,2018年7月有篇文章题为《华为两年:根本无从反抗》,是一名华为离职员工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说入职华为前自己是学机械的,但签合同后,在正式上岗前被领导安排转岗做软件开发,于是自己不得不从零开始学习。
进入部门之后,学习业务,学习代码,说实话,那是一段痛苦的过程,毫无基础,从零开始。实习期间沟通转岗,无果,被驳回,从此给大佬留下了一个不安分的印象。实习期的六个月内,改单子,做需求,拉人开会,被人拉着开会,平均20分钟被人打断一次,很快就消耗光了我对这个部门所有的激情。
从这段描述中,或许我们能多少体会到华为内部的新员工入职被随机分配岗位后有多痛苦。
华为离职员工描述被随机分配岗位的经历
而这并非是个案。在任正非签署的内部信中,也列举了许多类似的案例,华为的内部信中,一些离职博士这样回应:
原先说是硬件岗位,来了却安排做算法;我研究的专业方向是图像及深度学习,入职后从事偏硬件和落地的岗位;学图像的博士转去做知识图谱,完全要重头学起……
这简直就是华为的人力资源部门和部门领导对新员工乱点鸳鸯谱!才导致的“英雄无用武之地”。而这个问题其实适用于华为所有员工。
在华为心声论坛上,员工们这样回应任正非签署的内部信——
其实这个访谈的很多问题,很多博士的回答,把“博士”身份隐掉,也完全不影响真实性。所以,这里面应该是个深入公司骨髓的问题吧!
任正非终于亲自过问这个“深入公司骨髓的问题”了。在4天前他签署的内部信里,分析了博士员工的离职率,调研了博士们离职的原因,也直接引用了这些博士反馈问题的原话,指明了适合华为博士人才发挥才能的“土壤”应该是:
- 富有挑战的机会
- 结果导向的简单氛围
- 相对宽阔的发挥空间
- 活跃的学习环境,能将技术想法变成实际贡献
但至于如何在华为内部营造这样的环境,华为职能部门(人事制度、人力资源部门)如何革新等具体的落地措施,在这封邮件里并没有提到。任正非的这封内部信大标题中有“之一”的标识,显然这可能是一个系列的内容,或许后面任正非会公布更具体的变革措施。
人员随机分配的问题,已经让华为员工们怨声载道,而且已经出现了恶果——较高的离职率。这一问题如果不改变,不仅会对华为的新员工们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是伤害,还严重影响了公司氛围和研发效率。
任正非是时候对华为内部这一问题“刮骨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