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去刷了《芳华》这部电影,感触良多。 剧情就不剖析了,电影中的确实一个题主说到的「好人没好报」的典型——刘峰。
刘峰是个好人: - 食堂吃饭时,专挑没人愿意吃的煮破的饺子
- 南方女战友不喜欢吃饺子,便给她煮挂面
- 战友长途跋涉脚上起水泡,主动为其挑破
- 战友让去北京顺带修个手表,因为手表太贵没人愿意修,他便自己钻研修好了
- 主动请缨与被人排挤的何小萍搭档练舞
- 拱手相让来之不易的大学进修机会
- 为了给结婚的战友省钱,连夜为其打造了俩沙发
这些给他换来了连年「标兵」,他也被热情地称呼为「活雷锋」。 然而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好的结局。
鲁莽地表白、拥抱心仪的姑娘林丁丁,被撞见后,战友的第一反应是:「林丁丁,你竟敢腐蚀活雷锋!」 林姑娘听到这种言论,怕自己清白被毁,便主动告发刘峰,控诉其「耍流氓」。
接着便是天翻地覆的转变—— 刘峰被下放到连队,送至前线。他在战争中一心寻死,以求洗刷冤屈。 失去右手后的他退伍到了海口,穷困潦倒地当上了小商贩,屡屡被城管刁难。
片中最令我难受的一幕是,刘峰被下放离开文工团的那天,除了同样被大家所孤立的何小萍,竟无人送行。瓢泼大雨中他渐渐远离,战友们的避之不及,似乎是对他平日善行的否定。
原著作者严歌苓说:「刘峰,就是过剩的善良。」 善良一旦泛滥,就会被当作懦弱。
然而,「好人没好报」这个诅咒其实并不是必然,而是因为好人在做好事时会遇到三个大坑,也因此导致了三种常见的死法。只要能识别这三个大坑,我们就可以做个「有好报」的好人。
先说说「好人」的三种常见的死法: 死法1:累死资源有限需求无限
雷锋叔叔有句名言:「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每个人遇到大小困难你都要帮,你只能活该累死。
而且,有限的不仅仅是时间资源(生命),还有其他资源,比如钱。
92 岁老人 Olive Cooke 是英国著名的慈善家。21 岁时,Olive 的丈夫战死沙场。此后 20 多年,老人坚持通过制作、售卖塑胶花,为皇家退伍军人协会筹款,从未间断。同时受其捐赠的还有 27 个慈善机构。
然而她的善行带来的并不是大家的厚待,而是一个月内超过 260 封的求助信和无数电话,其内容不是感谢,而是逼捐。
不善拒绝的 Olive 也因此陷入财政危机,患上了抑郁症。在准备邮寄给儿子的 250 英镑离奇失窃后,老人对社会的信任彻底崩溃,最终选择跳桥自杀。
老人曾坦言:「我已经付出太多了,然而我再也拿不出更多了。」
死法2:哭死真爱离你而去
以前的一篇 文章 中我提到过,人际距离是分层的。 而你的朋友们之所以能感知到这种分层,全然取决于你对他们的区别对待。
有这么两个可以选的对象—— - 对象A:对所有人都是 10 分的好,对你也一样。
- 对象B:对其他人是 5 分的好,对你则是 8 分好。
理智上我们应该选 A,但现实中大多数人都选了 B。
作家姬霄说:「我们看金庸小说里哪一种人最不可爱,就是什么都想照顾,想同情,想爱的人,没有偏颇和喜恶的人最无聊了,郭靖没有杨康可爱,洪七没有黄药师可爱,令狐冲没有田伯光可爱,他们太讲公平,可我们来到世间爱人,就是为了得到不公平。」
刘峰对林丁丁很好,但他对大家也很好。这种好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分层。 所以林丁丁压根都没想过他会喜欢自己。刘峰表白她后她的话也便可以理解了:「谁都可以喜欢我,但活雷锋不可以!」
死法3:被骂死完美人设随时崩塌
知乎有道问题:「为什么好人成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 背后的道理很简单——期望管理。
好人做好事是「应该的」,坏人做好事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电影里头有个小细节: 厨房的猪跑了,炊事班第一时间跑到餐厅大吼:「刘峰!猪跑了!快来帮忙!」 这不是刘峰的责任,可炊事班的战友却觉得让他帮忙这件事情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刘峰却是说走就走,留下背后其他战友的一片笑声。
刘峰的「活雷锋」称号让他的种种善行都被当作「理所当然」。
你的人设给大家预设了对你的期望,只要你没有满足大家的期望,人设就会崩塌,只能任由大家口诛笔伐。
这也成了刘峰的直接「死因」:莽撞地「触碰」林丁丁这件事跟大家对他的期望相去甚远,所以大家对他的态度急转直下。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打破「好人没好报」的诅咒,做一个结局幸福的好人呢?
有三个原则我们应该恪守。
原则1:先利己再利他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只有先「利己」才能「利他」。
就像在飞机上缺氧时会要求你先帮自己戴好氧气罩再帮同行有需要的人佩戴一样,如果你自己是泥菩萨自身难保,本身也没有余力对他人付出更多善意了。
我常提到的一个例子是买保险:很多朋友开始有钱了,首先想到的是给爸妈买保险。其实这并不明智——你一般是家里最挣钱的那个人,如果你出点小意外暂时没法工作了,整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断了,爸妈的保费也没人继续交。
原则2:按角色分配资源
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望,撇开时间、金钱等资源不够的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他人的需求会冲突。晚饭时间要陪客户自然就不能陪家里人,年底奖金花在爸妈身上自然就没办法跟老婆去旅游。
所以我们要建立自己的资源分配机制,并持续地贯彻这个机制,让你周边的人都可以理解。
在 Google 打工时,我的 mentor 东硕有一次给我们做时间管理的培训。 方法论的核心只有一个:梳理、定义你的所有角色,然后按角色分配时间。
举个例子,你的角色可以是: - 对于你的伴侣而言,你是「伴侣」
- 对于你的小孩而言,你是「父亲」/「母亲」
- 对于你的爸妈而言,你是「儿子」/「女儿」
- 对于你的朋友而言,你是「朋友」
- 对于你的同事而言,你是「同事」
- 对于你的客户而言,你是「供应商」
- ……
当你梳理好你在社会在家庭的所有身份后,你可以根据这些角色的相关方在你的人际距离中的分层,给不同身份分配相应权重:
然后按照这个权重去分配你的所有资源。 当然,除了时间,财务资源也可以用一样的方法论(不过权重可能会有所不同)。
而且你需要持续贯彻这个资源分配机制,让你身边的人都理解并接受。这个过程很重要,你是在设置你身边的人的预期——比如「我的价值观里,朋友比情侣重要」、「我觉得家人比工作重要」。
原则3:保持不完美
完美人设的代价就是大众对你的容忍度几乎为零。 那么多偶像人设崩塌的案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我可以再提一下之前在「如何靠“臭不要脸”和“自黑”来扭转刻板印象?」一文提到的一个小技巧——自黑。
深谙此道的是明星杨幂,随时随地自黑。 比如她一直被黑脚臭,之前有段子手在圣诞前夕发了条微博:
随后杨幂发了条微博,顺带回复了任泉的调侃:
接着,大家纷纷路转粉。 这其实是心理学里头的出丑效应(Pratfall Effect,也叫瑕不掩瑜效应)。指的是精明的人犯了个小错误或者有个小缺点,反而会提高自身魅力(Aronson, 1966)。
要牢记:你是人,不是神,不要给人距离感,要接受你的不完美。 所以在所有超级英雄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是 DC 的《守望者》(Watchmen),有暴力倾向的罗夏,强奸犯、战场屠夫的笑匠,为了和平不惜牺牲数百万普通民众的法老王…他们的不完美让他们有血有肉,让我觉得他们也只是「普通人」。
最后例行来个图总结一下:
好人难做,但只要有方式方法正确,我们还是可以享受做好事的福报的。
参考材料/推荐阅读 [1] Dailymail. Were charities SHARING tragicOlive's number with each other? Grandson of kind-hearted poppy seller who wasdriven to her death by cold calls claims her details may have been passedaround [R/OL] (2015-05-14)[2017-12-29].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081294/Britain-s-oldest-poppy-seller-dead-Avon-Gorge-aged-92.html [2] E. Aronson; B. Willerman; J. Floyd. <The effect of a pratfall on increasing interpersonal attractiveness>. 1966 题图/ 《芳华》
作者肖璟,写过畅销书,创过几次业。理财教育者,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曾在Google打过工。Linkedin、36氪、南方周末等一线媒体专栏作家。
知乎专栏原文/ 《芳华》:佛系好人三种常见的死法 公众号/ imjietiz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