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2018-2020,出现一次全球普跌性的估值大降,跌幅为25-40%。
受到的影响:
量化择时策略:净值先急跌,然后择时全部转熊,腾出大量现金(这些现金面临急性通胀风险)。
量化非择时策略+定投策略:净值大幅下跌
------------------
总体思路:
------------------
防御性角度:1.权益仓分为择时权益仓+不择时权益仓
其中择时权益仓在大熊时除了最初的急跌避不开,后续的下跌可以空仓避开,视为安全。(注:当前已经有60%策略转熊)
不择时权益仓预计保持仓位35%,以预防踏空及急性通胀。基本为低估优质标的,大部分为大盘股,可以按beta值折算成50etf。
2.不择时权益仓,通过
vix.s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50ETF
期权进行择时对冲
择时对冲为依据择时信号触发对冲,使得大熊发生时,除了急跌刚开始时不可避免的净值损失,后续不再发生大幅净值损失。
空50etf的择时信号触发之前,做空的期权不持仓。做空标的为认沽+卖购,尽量对冲vega和theta,只留下方向。
上述1、2使得只有刚开始下跌的损失,以及波动来回打脸损失不可避免。大幅持续下跌不会带来持仓的持续净值损失。在这样的前提下保持35%仓位,相当于以较低风险,预防了踏空及急性通胀。
3.提前增加商品仓位,黄金为主。
注:上述防御全部是基于右侧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大熊多久才会来。
------------------
短周期进攻性角度:1. 50etf择时信号为牛时,期权小仓位做多。
因为是在熊市预期环境下,做多的仓位要小,只是赚一点反弹机会。
2.保持不择时权益仓的仓位,相当于低位网格
期权对冲是面向总净值的,如果单独看不择时权益仓,随熊市进展必然净值大幅下跌,最低可从总净值的的35%跌到20%。
每次跌稳转折时,触发场内股票和场外基金的定投策略(根据买入信号操作,以避免过快买入),加仓幅度为刚好保持不择时权益仓的仓位恢复到35%。如果发生反弹,不择时权益仓净值上升,相应减仓使得仓位保持35%。因此不择时仓位一直在进行低吸高抛的网格。
3.期权脱离现货,独立操作
期权赚到的钱能不能用于买入现货?回答是不能。
现货净值大跌时,期权利润颇丰。这时如果减仓期权,买入现货,会遇到2个问题:1)卖出期权等于放弃了份额对冲,这时如果发生新的大跌,现货就是去了足够保护;2)新买入的现货是否要继续对冲?如果要,就需要高价买入做空期权。
因此,在最初的择时对冲之后,期权仓位就需要脱离与现货仓位的关系,独立成兵,现货的网格操作,对期权仓位不构成影响。期权自己按择时信号行动,每次跌时按照持有现货的规模来建仓(空仓),每次反弹时则小仓位建仓(多仓)。
其实最初的对冲就是伪对冲,它本来就是按照择时信号独立进行的。只不过规模控制上尽量跟不择时权益仓的仓位相近,以减少总净值的损失,同时又避免期权仓位过大带来净值的波动过大。
4.量化策略转牛,快速增加仓位
量化策略纷纷转牛,说明熊市结束,或者出现较大的反弹。量化择时策略这时入仓,仓位大增。
择时有打脸可能,因此期权做多始终保持小仓位。
------------------
长周期进攻角度:上面的讨论未涉及熊市的最重要利益:在极低区域的大幅抄底。
1.熊市深部建立长持仓
为什么在低位采用网格?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多低是底部,历史就是用来打破的。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次的反弹和反弹后继续下跌。然而十年一遇的大熊市,不可随便错过。
解决思路:在下跌接近近年低位,出现明显过度低估后,启动新的长持仓。长持仓不参与“不择时权益仓”的网格,只吃不吐,随下跌不断加仓。
也就是说,在熊市的深部,不择时现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网格,一部分进行长持加仓。
2.熊市深部建立杠杠池
为了保持机动性,即使有了长持仓,在熊市底部的仓位也是有限的,并不能充分利用熊市机遇。要充分利用熊市机遇,必须要上杠杠。
杠杠怎么上?还是要利用期权。在熊市深处,逢低买入季度、半年周期的认购期权,不同周期、不同价位都买一点,积累一个杠杠池。这个杠杠池很可能会持续损失一长段时间,就是一个赌博。
杠杠池采取分批网格,快到期的逢高出货换利润,远未到期的继续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