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中的新思考:东方弘泰资本、鸿坤亿润投资、达为资本和复星体育的投资逻辑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懒熊体育   2019-12-22 10:55   2011   0

2019年,体育产业在资本面的表现仍然不容乐观。

根据懒熊体育发布的投融资报告,较之2015年至2018年,2019年的体育产业在融资数(84起)还是融资额(36亿)两项直观体现市场表现的数据上,都创下了新低。对于一部分创业者来说,2019年是不折不扣的资本寒冬,不过如正和岛董事、史克浪体育创始人黄斯沉所言:“就算在凛冽的寒冬中,还是有那么一丝希望。” 在12月12日的第四届体育产业嘉年华上,黄斯沉作为主持人,与达为资本董事长韩大为、东方弘泰资本管理合伙人&CEO马云涛、复星体育董事总经理潘之恒和鸿坤亿润投资合伙人樊宏楠一同分享了对“体育投资:向下生存,向上生长”的理解。




一.达为资本董事长韩大为: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的特点是标准化和全球化,所以投资体育产业肯定是要全球布局的。过去5年我们投了不少海外项目,比如西班牙的马德里竞技队、瑞士的盈方、美国的WTC。我认为海外跟中国相关的体育投资机会非常多,而且没有中国大陆市场的波动性。总体来讲,全球体育市场都是比较稳健的增长,体育产业相比整体经济受到的波动性还是要小的。


我们未来的投资,不仅局限在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特点还是初级阶段,土壤比较贫瘠。初期阶段我们更倾向于To C端,具体来讲就是消费类,消费升级也好、消费转型也好,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体育产业。我认为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体育产业所特有的,中国今年整个宏观环境,各个行业都很艰难,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看一下体育消费类公司,他们的增长还是非常强劲的。 对于未来的5年时间,我们新的一期基金、未来的二期基金也好,三期基金也好,我们是非常偏向消费类的,因为我认为在现在整体全球宏观环境这么恶劣,中美贸易战、中美对抗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国内的消费。 国内消费最强劲的细分领域是年轻人的消费,年轻人越来越把体育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比如健身、马拉松、滑雪、打冰球、电竞、培训,是实实在在推动体育产业迎来2.0和3.0阶段的重要驱动力。  二.东方弘泰资本管理合伙人&CEO 马云涛:2019年没有“多冷”,都是正常回归 2019年的市场是一个理性回归,让创业者、投资人反过来冷静地重新看待体育市场。从市场的维度来看,体育是解决精神需求的大场景,和文化相关,辐射的领域非常广阔,有用品、服饰、营销、传播等等。


从东方弘泰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把体育产业相关领域分为两个维度:体育赛事和大众体育。我们会介入体育赛事的制作、传播运营和市场营销,同时关注新技术在体育赛事领域的应用。大众体育而言,我们更关心服务用户的产品,我们能够看到跑马拉松的人数越来越多,去健身房的总体人数还在增长。 体育内容是可以破除国界、穿透语言,甚至打通文化的产品,我认为做体育相关投资,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我们观察到在足球赛事领域,海外公司在赛事制作、内容传输,包括版权运营业务上,有领先的经验,所以我们在看国外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对中国市场能够带来那些转变的同时,从公司的角度出发,我们也需要国际化,我们的目标是融汇市场,让更好的产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多的传播。例如今年上海的高校电竞总决赛,把南美和西班牙的队伍带到了中国总决赛赛场上,真正实现了全球化。  三.鸿坤亿润投资合伙人樊宏楠:体育产业从“生存”向“生产”转变 体育产业在过去的发展阶段更多是“生存”的状态,但2020年以后,体育产业需要变成“生产”的状态,这里有本质区别。如果你的公司定位是生产,那就要对产品负责,产品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工作要去量化;而生存就不一样,可能是一种野路子,是一种很宽泛的打法。


一部分生存能力强的一定会逐步具备生产的能力,所以我更看好体育产业的未来,在过去这样一个大浪淘沙的年代能够留存下来的,慢慢去做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资本化的团队,是我非常看好的。从投资角度来讲,我看好能够去做科学的论证和科学管理的团队,能够对体育的大赛道产生一些科技助力的体育科技类企业。 从目前市场所提供的产品,相对于国外环境,我觉得国内可能缺乏的是产品精神,我说的产品不仅仅只那些具象化的如健身器械的产品,服务,也是一类产品,我觉得目前所做产品的初衷还不是特别完整。大家可以找公开的资料,去了解美国的体育公司在做产品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毛利?会员体系为什么这么具有黏性?除了优质的硬件能力,在内容层面,人家又花了多少时间,精力,成本去不断的打磨?我觉得这是国内企业需要好好去思考和比较的。  四.复星体育董事总经理潘之恒:“适合”比“模式”更重要 我们更深耕于自我孵化的产业板块也寻求板块当中的纵深和横向发展。行业内都了解,复星切入体育赛道也有多年,从2016年投资了当时还在英冠的英格兰狼队,团队精细化运作,花了2个赛季时间把它带入英超,在整体运营和外延周边业务的发掘上做了非常多的思考和拓展。


这两年大家都在议论中国体育粉丝群体的用户黏性不够大、渗透率不够高,我觉得这存在一定的伪命题,因为赛道的商业化开发和是不是能出好成绩有时也息息相关的。比如我们有姚明、易建联、李娜这些现象级体育明星爆发的那几年,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当中,出现了很多爆款公司,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能量也让世界感叹。相比较而言,较多海外俱乐部和体育企业的运营方式、营收构成确实也值得我们国内行业深度学习和借鉴。如何扩大营收,如何有效增加边际效率,发力点在比赛日、转播、延伸周边品等。 我认为适合与否比条框性质的商业模式更重要,To B、To C,还是To G都是好的商业模式,没有优劣。你需要在这三个维度当中寻找到适合你的,能让你实现长期盈利,让你活下去的方法。复星的目标是服务全球十亿家庭,在体育板块中的拓展也是保持如此的初衷。体育本身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最后均需要落地到一个实际的行业、商业载体上。在发掘粉丝群体和好产品的方面,团队这几年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举个例子,我们从狼队IP出发延伸体育时尚和潮流品牌的契机和思索是什么?因为年轻化、代表生活方式的体育时尚、潮流品牌都是符合95后、00后的消费升级习惯,我们称之为“Z世代的年轻群体的主要偏好”,对于我们而言也是同时跳脱于俱乐部粉丝之外达到“出圈”的体育生态创新。Z世代消费市场的容量足够巨大,也会是为一个未来的产业风口。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描上图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第四届体育产业嘉年华专题。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